曾国藩曾说:“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让人深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拼命”的时代,996是福报,内卷是常态,好像不把自己逼到极限就不够努力。但《冯唐成事心法》却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有时候,“不努力”才是更正确的战略。
冯唐在书中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他发现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没有天赋,最好的办法不是硬拼,而是“有常”——就是坚持。他用曾国藩练字的例子说明,即使没有书法天赋,只要每天坚持写,也能写出一手不难看的字。这种“笨功夫”才是真功夫,比那些追求速成、赶时髦的方法要靠谱得多。
这让我想起身边那些真正做成事的人。他们似乎总有一种“松弛感”,不慌不忙,按自己的节奏来。反而那些整天忙得团团转的人,往往事倍功半。冯唐说,这是因为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天命的成分占大头。不是做大事的时候,努力做大事容易受伤。
书中还有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成名千万不要早。冯唐认为,成名太早容易伤身伤心,影响后续发展,甚至可能被盛名所累。他建议要放稳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快乐学习”基本上是扯淡,真正的学习都是先苦后甜。
那什么是真正的“猛人”呢?冯唐的答案出乎意料:真猛人都是对自己狠,而不是对别人狠。他们坚持“敬”和“恒”两个字——敬天悯人,尊重常识和积累;持之以恒,不求速效。那些张牙舞爪、对别人凶悍的人,反而是纸老虎。
关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冯唐提出了四个“有所”:有所逼,有所专,有所规,有所贪。简单来说,就是该拼命的时候拼命,该放松的时候放松,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要把生活过成一场无止境的马拉松。
最让我触动的是冯唐对“自在”的诠释。他说不要赶时髦,要揣摩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变、不因空间转换而变的真理和大美。在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里,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尤为珍贵。
读完《冯唐成事心法》,我突然明白:真正的成事,不是拼命跑得快,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持续地跑下去。有时候慢下来,不是为了偷懒,而是为了走得更远。
就像冯唐说的:“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在这场漫长的修行中,懂得何时发力、何时收力,或许才是最高明的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