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老师估计不是这么认为的,毕竟有小说在底下垫着。写得好就是好,这个也不避讳,尽管从个人的阅读趣味上,对冯唐的小说不太感兴趣,别管他自称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还是怎么的,比起余华,甚至更年轻的双雪涛,陈春成,我还是觉得后面的人写的更好。这个名单还可以拉的很长,冯唐老师知道了会痛苦。
只是近来冯唐在互联网上的吃相实在是不好看,慢慢有点成功学的意思了。学员罗永浩报的这个冯唐五道战略成长营,不说有没有效果,价格就要29800,比吃一餐西贝是要贵多了。冯唐在罗永浩冲热搜之际,也不忘记捎带推销了一下自己的成绩,就会显得有点硬上。而我本人对于很多硬上的市场行为都是非常反感的。
在谈到罗永浩和西贝之间的争执的时候,冯唐巧妙地避开了所有的敏感问题。让人似乎觉得,罗永浩之所以能够卷起这股风浪,让人们更加关注预制菜,全是因为上了他的课。
碰巧的是,刚看到“锤子科技被列为老赖”的新闻,如果冯唐的战略这么有预见性,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环呢?罗永浩能否运用五道战略,成功给锤子还债,摆脱老赖的身份呢?
冯唐说的这一套东西,其实跟华与华比较类似,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怎么说怎么对,有成绩了,那就是战略的功劳。但是偏不巧的是,冯唐的战略在困难重重的时刻,却显得空洞而虚幻。
战略具有诡辩色彩的地方更是在于,如果你觉得没用,那不是战略的问题,而是执行的问题,说明你没好好掌握。
我看到一个华与华曾经写过的战略营销品牌清单,我很好奇,这些广告词汇,真的有这么大的市场价值吗?不是否认广告行业,有个美剧叫《广告狂人》,里面也拍了许多广告人的故事,一个好的广告,是能够让产品获得更大尺度的市场认同的,说的玄妙一点,这涉及了某种集体潜意识。
但是华与华的这些品牌营销案例,我却很难看出有什么亮眼的才分。比如“要想身体好,多往道真跑!”这句,估计感叹号也要收费,但是凭啥子是道真呢,其它地方不行吗?这不就是一句套话吗?“新东方,老师好”这样的句子,更是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我后来明白了,广告的本质,其实就是喊口号,通过重复,让人们形成一种思维上的惯性,最好别动脑子,无脑下单,消费。其本质到底说的是不是真相,能不能给人们带来启迪,这并不重要。只要是一句口号,能够长期刷,大量刷,这样的目的就达到了。以这些广告词而论,要说华与华是天才,这个我是绝难认同的。
一定程度上,作为一个严肃文学作家的冯唐老师,竟然也在搞什么五道战略,成事学,就有些太下沉而不太爱惜羽毛了。我同意一些朋友所认为的,可能冯唐老师就是缺钱了,谁会嫌钱多呢。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冯唐的小说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挣钱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冯唐一边大谈,自己欠上天十本长篇小说,又是翘首以盼,能不能拿个诺贝尔。但是同时还按捺不住想要赚大钱的世俗的心。可能这一类的“斜杠”中年很被市场所喜爱,文学算个屁啊,能够通过知识变现,那才是真正的牛人。相信,冯唐老师越来越认同这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