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女篮热身赛,让不少球迷揪紧了心,2.26 米的张子宇在攻防转换间步履明显沉重,腹部赘肉随着跑动轻轻晃动,曾经亚青赛上那个能跟上快攻、在篮下灵活辗转的身影,如今已难觅踪迹。这位被寄予 “女姚明” 厚望的18岁天才中锋,体重正从亚青赛的巅峰状态持续攀升,远超同身高男性球员的合理区间,对比余嘉豪224厘米130公斤、姚明巅峰期226厘米141公斤的体重数据,张子宇当前的体重问题,已悄然凸显出不容忽视的严峻性。
篮球运动从来不是简单的 “体重决定论”,亚青赛时,张子宇的体重还处于合理区间。可如今体重超标似乎越过阈值,要知道,人体膝盖每承受1公斤体重,在运动时就会额外增加3-5公斤的冲击力,这也是她如今跑动吃力、脚步拖沓的核心原因。回看李月汝从 240 斤减至 220 斤后,灵活性与攻防效率的显著跃升;再想到姚明当年因后期增重过快,职业生涯曾受困于关节伤病的隐患,18 岁的张子宇,正站在体重管理的关键岔路口上,一步也容不得错。
篮球内线球员需在力量与灵活性间找到精准平衡,而张子宇的独特之处,在于她2.26米的罕见身高,以及 18 岁仍在发育的骨骼与肌肉系统,这意味着,对她的体重干预绝不能是 “一刀切” 的减重。她的问题核心,从来不是体重数字本身,而是体脂率过高与肌肉力量不足的严重失衡,多余的脂肪拖慢了她的移动速度,薄弱的肌肉又无法支撑庞大的身体,这才让她既显臃肿,又在对抗中缺乏爆发力,陷入了 “体重虽重、力量不强” 的尴尬境地。
18 岁这个特殊的生理节点,让体重管理的难度又加了一层,这个阶段的骨骼尚未完全钙化,肌肉群也在持续发育,若采用过度节食的方式减重,很可能导致生长停滞,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力量流失;可现状同样危险,日常训练里,关节磨损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内线球员的膝关节损伤,其修复难度更高,这样的风险,对正处于上升期的张子宇来说,堪称职业隐患。
参考青少年运动员特殊训练方案,不妨为张子宇定制 “游泳+力量” 的双重计划:每周 3 次水中有氧训练,既能在无负重状态下保持心肺功能,又能避免关节承受过大压力;同时搭配深蹲、硬拉等抗阻训练,逐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从 “虚胖” 转向 “精壮”。饮食上,将每日热量缺口严格控制在300-500大卡,在保证发育需求的同时,实现 “减脂不减肌” 的核心目标。
翻阅篮球史,从奥尼尔的体重控制与力量平衡,到姚明的科学增重与伤病预防,无数巨人球员的经历都在证明,成功从不是无节制增重,也不是盲目减重,而是对身体状态的科学掌控。这对于中国女篮和张子宇来说,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