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劳务派遣行业迎来了“整顿风暴”。
全国人大代表王雁早前就点过名:
企业乱用派遣工、打擦边球、甚至自己注册公司给自己派遣,这些“灰色操作”不光坑工人,还破坏了整个就业市场的公平。
如今,新修订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落地,一刀刀切掉过去的模糊地带。
说白了,这回真的要“动真格”了。
那么问题来了:体制外的派遣工,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未来要面临怎样的命运?
新规四大亮点,一句话总结:再也不能乱用了
① 岗位限制
派遣工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岗位上用。
研发、销售、生产主力这些核心岗位?对不起,派遣工不能顶。
② 10%的红线
用工单位的派遣工总数不能超过整体员工的10%。
超标?等着“清退”。
那些靠大批派遣工维持运转的单位,要迎来大地震。
③ 同工同酬
派遣工干同样的活,必须拿一样的工资,企业再想靠“廉价工”薅羊毛,没门。
④ 连带责任
以后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出了问题,谁都跑不了。
派遣公司跑路?劳动者直接找用工单位赔偿。
体制内“临时工”的尴尬:两头不靠
很多编外人员的处境,说白了就是:干着最累的活,领着最少的钱。
社保差一截,福利没保障,升职无望,还经常被正式工使唤。
一开始有人想着“先干着,等转正”,结果发现转正机会几乎为零。
现在新规落地,他们连这点本就不稳的工作,都可能保不住。
靠派遣方式留在体制内的人,很可能要面临大规模清退。
编外人员未来的三条路
1️⃣ 清退
非核心、辅助岗位,最先被扫地出门。
补偿方式:每干满一年补一个月工资,10年以上按无固定期限合同算。
听上去有点安慰,但对很多人来说,依旧是“被动出局”。
2️⃣ 转岗
转成正式工?现实很骨感,编制缩减、名额稀少。
但还有几个小窗口:
有的地方试点“派遣工转直签”,虽然难,但值得盯。
公益岗位、社区服务岗,机会多但待遇一般。
要注意的是,“同工同酬”虽然写进法规,但证书、职称这些硬门槛还是拦着人。
3️⃣ 转型
40岁以上、技能单一的群体是最难的。
不过一些地方已经推出“培训+补贴”方案,比如教师证、社工证、养老护理、新能源技能等。
结论很简单:别等失业才去学,现在就该动起来。
打工人该怎么做?
① 盯紧政策:会议通知、政策文件,别马虎,早点知道,早点准备。
② 懂点法律:合同、工资条、考勤表都留好,真出事,劳动仲裁是底线武器。
③ 调整心态:别幻想铁饭碗了,现实就是规则在变,唯一不变的是自己的能力。
✍️ 最后想说
这次新规,只是“规范用工”的第一步。
未来,体制内外的用工生态都可能被重新洗牌。
所谓的“铁饭碗”,从来都不是某个单位,而是你有没有本事,随时能端起新的饭碗。
️ 问题留给你:
如果真遇上“清退”,你会选择哪条路?清退、转岗,还是彻底转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