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也是电影《731》全球首映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一八”和“731”这两个数字如此“相逢”,意义非凡。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如诉如泣的歌声,激荡在亿万个中国人脑中。穿越时空的BGM,如何破浪而来,融进民族血脉?
1931年9月18日,东北沦陷,举国震惊。“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面对日军的侵略,全国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毅然投身抗日救亡,以青春之躯守护祖国山河。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成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灭倭寇誓不休。”李林,这位从福建漳州走出的华侨女杰用25岁的青春在晋绥抗日战场,谱写了惊天动地的篇章。
李林在上海爱国女中与部分师生合影(前排左二为李林)
图源:东南网
1938年5月,因日寇侵袭,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众多企业、机关单位以及学校陆续跟进。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原福建省音乐师资训练班)于1939年7月从福州内迁至永安。烽火岁月中,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简称国立福建音专)师生们创作了一首首抗战歌曲,抗战歌声传遍全国。
“燕溪水,缓缓流,永安城外十分秋。月如钩,钩起心头多少愁,潮生又潮落,下渡照孤舟……”这首《永安之夜》创作于1942年,历经八十余载,至今仍在永安广为传唱。
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
图源: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同样在1938年,福州英华中学为躲避战火,内迁至南平市顺昌县洋口镇。“日本鬼子打来了,亡国奴当不得……”这首节奏简单明快的抗日歌曲迅速在福州大大小小的学校广为传唱。
烽火岁月里,福建教育者用知识筑起堡垒,用信念唤醒力量,学生选用话剧、歌剧、闽剧、墙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周末深入农村或闽北各地进行抗日宣传。
蔡继琨指挥福建音专学生演唱
图源:《漂泊东南山海间》
“红心番薯甜又香,送给亲人饱肚肠。一条番薯一颗心,心心向着共产党。”民间流传的红色歌谣《心心向着共产党》,一人唱过万人传,声声飘荡在闽西的青山绿水间,那些斑驳的红军标语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手稿复制件,至今仍在诉说着革命者的坚定信仰。
图源:上杭融媒
音乐与情感,从来都是相通的。它就像时光留声机,既记录了个体的悲欢,也刻下了民族的来时路。
在战歌里,年轻人找到的不只是历史,更是仪式感、归属感,甚至是一种很“酷”的共情。爆火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动画片里,兔子排长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旋律一出,瞬间击穿次元壁。
当战歌飘荡在福建山海之间,那一抹“红”便也愈发热烈。
九十四年过去了,历史的伤痕依然清晰。九十四年风雨兼程,九十四年砥砺前行,但那历史的钟声,依然叩击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
图源:古田会议纪念馆官方号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团歌》在龙岩市第四中学再次唱响。
1942年3月27日,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及先遣队沿水路移驻龙岩后,这首《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团歌》就在这块红土地上唱响,激发起闽西人民同仇敌忾的坚强抗战决心。
今年8月,“热血东南·钢铁长城”红色音乐会在永安上演,上音与三明学院师生联袂演绎《胜利之歌》《灯火里的中国》等节目,赢得如潮的掌声。
从共创城市歌曲到高校教师国情教育,再到举办“红色音乐会”,沪明两地以音乐为桥、以文化为魂,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跨越山海的情谊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图源:三明日报@吴梦茜
燕溪水潺潺如旧,永安城外秋意渐浓。如今,《永安之夜》已成为永安市吉山小学和北塔小学音乐课必修曲目;《抗战的旗影在飘》在退休老干部艺丹合唱团中传唱……八十多年前,国立福建音专师生播下的音乐火种,历经战火与沉寂,在新时代重燃绽放。
《永安之夜》简谱
图源:三明志
这些从战火中诞生的旋律,早已不只是歌曲,更是一种精神Buff。年轻人站C位挑大梁,他们开口唱的不是老调重弹,而是一个民族最硬的骨气和最潮的宣言。
“正因那些无惧牺牲的英烈,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盛世安康,我想献上我最真诚的祝愿:愿山河无恙、人民安康、祖国繁荣。”北京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留言簿里,一名14岁的中学生写下这番肺腑之言。
山河见证,八十载风雨淬炼民族脊梁。烽火铭刻,十四年血泪铸就精神永恒。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福建抗战记忆音乐电视《八十年,再敬礼》正式上线。
该片采用 “歌曲合唱+老兵口述” 的形式,将目光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通过福建抗战老兵真情的口述打开了尘封的战争记忆,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老兵们的坚韧不拔,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于今天上映的电影《731》的主题曲《愿你再见我时》,以“不曾告别说声再见”“化作天边星辰与眷恋”等意象,将历史的沉重与对和平的向往交织呈现。曾经的苦难历史,不能被忘却,不容被忘却。这既是对逝者的纪念与尊重,也是对亿万中华儿女的警醒。
同时,于8月15日全球首播的七集纪录片——《烽火侨“批”》,通过福建华侨寄给家乡眷属封密藏于皮箱中的家书和皮箱里的抗日战歌,追溯那些泛黄信笺背后的血泪与乡愁、抉择与担当。
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到“绝不屈服、英勇战斗”,这些旋律燃烧的精神从未退场。
总有一些战歌至今让我们热泪盈眶,不是因为我们怀念苦难,而是那不屈的精神仍在敲击着今天的胸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战歌,而奋起是永恒的BGM。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请标注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