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晚
14岁的小明(化名)
在草坪行走时
不慎被蛇咬伤左脚
当时仅感觉如针刺般疼痛
未看清蛇的模样
由于没有出现
头晕、呕吐等明显不适
小明便没有在意
直至次日清晨才发现
左足肿胀、左小腿疼痛
行走困难
这才紧急到东莞市儿童医院就诊
此时距离被咬
已经过去了11个小时
急诊科医生紧急检查发现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被诊断为血液毒兼细胞毒类毒蛇咬伤(中度)。
医生使用抗蛇毒血清、止痛消肿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后,小明病情稳定,凝血功能渐渐恢复正常,肿痛也逐渐缓解。
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廖桂生主任表示
被蛇咬后延误就医风险极大
及时专业的医疗干预
能避免严重后果
虽然夏季是蛇类活动频繁期
但广东地区具有
高温多雨、夏长冬暖特点
秋季出游时也应多加小心
万一被蛇咬,该怎么做?
↓请看以下科普↓
错误示范:
千万不要这么做!
·用嘴吸吮毒液:口腔细菌会导致感染,吸吮者可能中毒
·随意切开排毒:可能损伤神经血管,加剧毒液扩散
·捆扎过紧: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慌乱奔跑:加速血液循环,让毒液更快扩散
·喝酒“消毒”: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加重中毒症状
正确做法:记住
“静、脱、辨、结、送”五字诀
1) 静(保持冷静,制动):
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冷静,缓慢移至安全区域。
让受伤肢体保持在低位(如心脏位置以下),可用木板或树枝固定伤肢,限制活动,减缓毒液吸收。
2) 脱(解除束缚):
迅速取下伤口附近的戒指、手镯、手表或松开鞋带、裤脚等,避免后续肿胀导致无法取出,造成肢体坏死。
3)辨(尽量辨认蛇的特征):
安全前提下,记住蛇的形状、颜色、斑纹、头部形状(是圆形还是三角形)等特征。切勿冒险追打或捕捉蛇! 用手机拍下蛇的照片(确保安全距离)对医生识别蛇种有极大帮助。
如果没看清,像本案例中的患者,不要纠结,立即送医是关键。
4) 结(有效结扎):
可在伤口近心端约5-10厘米处,用宽布条、弹性绷带等加压捆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其目的是阻断淋巴回流,而非动脉血流。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组织坏死。
5) 送(立即送医):
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步!
立即拨打120,或尽快自行送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 途中务必保持伤者安静和伤肢制动。
如何预防被蛇咬?
1)在蛇类出没的地区(草丛、灌木丛、溪边、树林),行走时穿长袖衣裤、高帮靴子,用手杖“打草惊蛇”。
2)夜间行走携带手电筒,注意脚下。
3)避免徒手翻动石块、枯木或探索洞穴。
4)居住周围保持环境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减少蛇类藏身和觅食(老鼠)的机会。
希望小明同学的经历
能给大家敲响警钟
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
不恐慌、不犯错
才能在关键时刻
保护自己和家人!
来源 |东莞日报
编辑 | 章和
中新纪实
中新传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