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招商银行和美国信诺集团的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招商信诺)日前发布了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决议。预示着这家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的保险公司,将迎来新的董事长。
根据招商信诺披露显示,临时股东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王颖女士接替王小青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的议案》,由代表公司100%表决权比例的股东一致通过。后续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完成任职资格核准后,招商信诺人寿或将正式迎来新一任董事长。
招商银行的2024年年报记载,王颖为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经济师。1997年1月加入招商银行,历任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天津分行行长,深圳分行行长及总行行长助理等,2023年11月起升任副行长,是该行唯一一位女副行长。
王小青2023年7月起任公司副行长,兼任招商基金董事长、招商信诺董事长、招商信诺资管董事长。报告期内其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79.08万元。上个月初,招商银行通过公告宣布王小青因工作原因已向公司董事会提请辞去副行长职务。
招商信诺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加入WTO后成立的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初期以电话营销和银行保险为主要渠道,开创了国内保险业的直销模式。作为银行系险企自成立以来,公司董事长一直由招商银行体系的高管担任。王小青自2021年9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2022年-2024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65.19亿元、346.46亿元和414.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7%、31.2%和19.9%,整体处于较快增长通道。
进入2025年,在银保渠道时隔14年重回行业第一大渠道时,招商信诺却成了上半年10家银行系险企里唯一保费缩水的公司。整体来看,10家银行系险企上半年共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200.17亿元,同比上涨12.38%。根据招商信诺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前六个月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256.5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66.82亿元相比同比下滑3.87%,其中第一季度保费收入为155.43亿元,同比下降15.01%,增速在10家银行系险企中垫底。
不过招商信诺的净利润呈现上涨趋势,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上涨32.41%。
业内人士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下寿险公司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打法难以为继,纷纷开启转型之路。招商信诺在三年前就已开始转型,聚焦价值型业务,主动推进结构性产品转型。转型期内传统增长动能衰减、新“大健康”盈利模式尚未跑通等压力徒增,使招商信诺不得不在转型阵痛中面对业绩上的短暂失利。
近几年,招商信诺逐渐停售固收型储蓄险,重心开始转向分红险与健康险。公司分红险在银保新单业务中的占比增势明显,从2021年的6%提升至2024年的70%。今年更是全面停售固定收益类产品,让分红险成为主要产品。
2025年,招商信诺发布新三年战略规划,围绕大健康转型,业务目标和资源支持将全面倾向健康类业务,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打造成为重中之重。从战略上看,公司主推件均较低、销售难度高、产品形态复杂的健康险,锚定中高端医疗与健康管理双主线,大幅提升健康保障型业务占比。不过对固收型储蓄险的主动停售,尽管长期利好风险控制,但短期导致主力产品断层,新业务增长承压。而且大健康战略需长期投入医疗网络、服务体系,短期内难以替代储蓄险的保费贡献。招商信诺保费规模的下滑就成了其转型期必然导致的结果。
而对于王颖来说,成为招商信诺董事长后意味着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最直观的便是如何重新实现保费增长,扭转下滑局面,其次是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战略转型的关系。此外,王颖还需要解决招商信诺对银保渠道过度依赖的问题。2024年,公司银保渠道保费贡献度达83.84%,而在银保内部,又有超九成依赖招商银行单一渠道。过去这种高度集中曾帮助公司维持稳定增长,但在银保资源竞争加剧的当下,这种依赖性使公司暴露于利率波动与同业竞争的压力下。
未来,公司的大健康战略是否能在中长期内形成新的增长极,能否逐步打破对单一渠道的高度依赖,是公司能否重新回到增长轨道的关键。
全文参考资料:北京商报、证券日报、公开数据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