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山东滨州:“3+”托育模式赋能生育友好社会
——精准对接家庭在育儿、养老、就业等方面需求,有效破解家庭发展难题
滨州市立足家庭生育养育痛点,创新打造托育服务与家庭支持深度融合的“3+”特色模式,通过“托育+亲子小屋”“托育+托老”“托育+妈妈岗”三大场景创新,精准对接家庭在育儿、养老、就业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有效破解家庭发展难题。
目前全市托育服务机构达300家,提供托位18131个,逐步构建起结构完善、覆盖广泛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切实推动生育友好理念落地生根、惠及民生。
“托育+亲子小屋”打造科学育儿双阵地
滨州市以“普惠托育+科学育儿”为双轮驱动,构建“市级统筹指导、县区组织实施、社区落地服务”的三级服务网络。自 2024年起,滨州市盘活社区闲置空间改造托育场所,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模式,推行“社区提供场地、机构专业化运营”机制,为居民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并同步打造“向日葵亲子小屋”,推动二者深度融合。
向日葵亲子小屋”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
一方面,托育点专业师资定期进驻亲子小屋,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课堂、入户指导等服务,将托育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延伸至家庭;另一方面,亲子小屋的系列活动吸引周边家庭参与,同步展示托育点的环境设施、课程体系和服务特色,有效提升家庭对普惠托育的认知度,助力托育点扩大招生覆盖面。双方依托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托育资源服务家庭,以家庭诉求优化托育服务,形成双向赋能闭环。目前,全市已建成5处社区托育点,92 家“向日葵亲子小屋”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累计服务家庭超2万人次。
“托育+托老”构建代际共融新场景
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滨州市将托育服务与老年照护资源有机整合,通过空间共享、服务联动与代际互动,构建“一老一小”协同照护体系。
在空间规划层面,社区将托育点与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毗邻设置,科学划分亲子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并配置绘本阅读角、书画室等共享功能空间,实现老人在送孙辈入托的同时,可同步参与社区文娱活动,达成“带娃”与“养老”双向赋能。在服务机制方面,推行“医育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托育点100%签约,建立“1+1+N”服务支持体系,即1名社工统筹协调、1名医护人员驻点服务、N名志愿者协同参与,定期为老年人和婴幼儿开展健康体检,营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共生服务场景。
“托育+妈妈岗”完善就业保障体系
针对年轻母亲、家庭主妇因家庭照护需求面临的就业困境,滨州市出台《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的通知》,深度融合女性就业与托育服务需求,构建“就业+托育”双保障机制。
社区“妈妈岗”让带娃挣钱两不误
通过改造社区闲置用房建设“妈妈岗”微工厂,开发手工制作等弹性工作岗位,使母亲在将子女送入社区托育点后,即可就近上岗工作,实现上班带娃“两不误”。这种灵活的工作模式有效缓解了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制约,实现托育服务与就业保障协同发展。目前,全市已开发“妈妈岗”7600 余个,形成“女性稳定就业、企业持续发展、家庭和谐幸福”的多赢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