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协同省海洋学会,在舟山市普陀小学共同举办“沧海亿塑 探路蔚蓝”海洋生态主题科普活动。此次活动作为第九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舟山主会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拉开了净滩公益活动的序幕。
![]()
活动特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伟带来一场生动的“塑料星球”探险课,通过全球海洋垃圾污染数据展示、我国微塑料监测技术突破介绍以及日常减塑实用建议,为400余名学生揭示了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和治理前沿进展。
![]()
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科学知识,更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
次日上午,联合体联合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浙江海洋大学、省科普联合会等单位,在舟山朱家尖南沙景区将环保行动推向高潮——第九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舟山主会场正式启动,以“清塑护岸·守护蔚蓝”为主题,组织了一场融合科技、艺术与国际视野的生态实践。这也是联合体组织的全国科普月主要科普活动之一。
![]()
作为全国海洋公益的标杆平台,净滩公益活动已走过九年历程。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在致辞中指出,从三亚海边到全国54个城市,从单一净滩到融合演出、研讨、文创等多元形式,净滩活动年吸引数万志愿者,已成为普及生态文明思想、凝聚社会保护力量的重要载体。未来,该平台将持续聚焦海岸、海湾等生态问题,深化科普与服务,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
“敬天爱人、净滩护岸、人海和谐,是向海图强的生态基础与行动起点。”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现场点评,点赞活动兼具“科普味、海洋味、艺术味、青春味”,九年坚守更有效唤醒了全民海洋、生态与环保意识。
![]()
启动仪式上,联合体轮值主席王以淼、绿色浙江会长阮俊华等领导嘉宾与舟山市代表共同为岱山岛、衢山岛、长峙岛、朱家尖岛等七大岛屿授旗,标志着净滩行动将从主会场向全岛联动延伸。
![]()
随后,与会领导嘉宾将塑料、泡沫等八大海洋垃圾模型投入漂流瓶,以“收集与转化”的视觉化仪式,宣告净滩行动正式启动。
![]()
150余名志愿者随即分组行动,沿南沙海滩分区清理垃圾,对八大类废弃物分类、称重、记录。与此同时,衢山岛、岱山岛、定海东岠岛三个分会场同步开展净滩行动,后续将通过岛屿联动,展现舟山群岛守护海岸的集体力量。
![]()
![]()
活动现场,海洋公益微型展——海洋垃圾的“艺术重生”成为另一道风景。青浜海岛环保公益发展中心的梁祝站在海漂垃圾制作的展品前说道:“它们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更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我的外祖父曾参与‘里斯本丸’号救援,如今我来接棒守护。”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访谈人物娄晟才以贝壳、渔网等材料重构海洋图景:“被丢弃的贝壳,正成为讲述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语言。”
![]()
![]()
创意工坊里,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南非籍艺术家LeeAnne Waddell带着孩子们用塑料碎片、玻璃创作手工艺品并说道:“没有真正的废物,创意能赋予材料第二次生命。”而浙江海洋大学团队则用科技演绎“变废为宝”——通过3D打印技术,将PET塑料瓶破碎制成线材,经高温熔融、精密挤出后,逐层堆叠出树叶、海龟、珊瑚等海洋生物模型。“这是垃圾资源化的创新实践,更是科技赋能环保的可能。”团队成员边操作边介绍。

从课堂到海滩,从科普到实践,从个体参与到多方联动,这场持续两日的净滩行动,不仅是垃圾的清理,更是一次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当志愿者弯腰捡拾的身影与艺术家的创作、科学家的演示交织,当海漂垃圾化作展品、塑料瓶重获新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舟山群岛守护蔚蓝的决心,更是每一个人——无论年龄、国籍、职业——作为“故事创作者”,用行动续写的“人与自然”新篇章。
来源: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王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