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称:七瓣花
功 效:清热解毒
我第一次见着七瓣莲,是很小的时候。那天雾很大,大得像化不开的米汤。我跟着姥姥去林子,姥姥采山野菜,而我则是跟屁虫。每走一步,感觉脚下的腐叶土软乎乎的,踩上去能听见细碎的咯吱声。没多久来到一片林中的草场,看见有一棵三片叶子托着一朵小白花的植物,贴着苔藓长着,茎干细得像用绣花针挑出来一般。
姥姥蹲下来,枯瘦的手指轻轻碰了碰花瓣说:“这是七瓣莲,人有乳名、小名,野花野菜也有,也有人叫它七瓣花。你瞧它的根茎,在土里跟泥鳅似的横着走,末端鼓出的疙瘩里就是药材。”姥姥说着扒开表层的腐叶,真的露出银线似的须根,“别瞧它弱,石缝里都能扎根,雨多了也不烂,天旱了还不蔫,比山里的娃娃还皮实。”
七瓣莲是报春花科七瓣莲属的植物。在海拔700米至2,000米的针叶林和混交林下生长,在国外,它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亚寒带地区,中国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及北京西部。七瓣莲的生存与森林密不可分,不论在欧洲赤松或花旗松林下,地下内生菌根把七瓣莲和大树连接成一张网。别看七瓣莲样子柔弱,但并不是想象中的一岁一枯的样子。它有储存用的块茎,还有根茎蔓延的特性。
七瓣莲是它在东方的称谓,在西方国家,更多的人更喜欢称它为“北极花”,花朵盛开时,花瓣规规矩矩地对称,很像天上的星星。其实,是林奈为它命名为北极花。在欧亚大陆的北方针叶林边,它就是寻常的小花。1737年林奈在拉普兰植物志里说:“北极花的萌点也许是对称性,在枝顶的叶子挤成一轮,配合辐射对称的一轮花瓣。”
春天到来了,它顶着寒冷的气息早早萌发,虽然夏季短暂,对于七瓣莲却是最佳的能量积累和繁殖期。浓绿的叶片宽圆,紧密排列在直立的地上茎干上,层次分明,仿佛森林地面上轻柔撑起一把把小伞,在林地有限的光线中,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它的花期在初夏,七瓣莲茎顶探出纤细的花梗,一簇簇小而精致的花朵绽放了,白色花冠中央镶嵌着点点黄色的花药,如同闪烁在大地上的星辰。花朵看似小巧,却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吸引着蜂类和其他昆虫授粉。待冬季来临前,迅速把地上部分的能量回收到地下根状茎中。
七瓣莲的名字听起来,人们还会以为它是一种莲花。实际上,它跟莲花没有一点关系。莲花是隶属山龙眼目莲科的植物。而七瓣莲是报春花目报春花科的植物!七瓣莲的花片在五至八片之间,也有七片,但并非固定七瓣。原来七瓣莲是合瓣花,既不是七瓣,也不是莲。但是,七瓣莲还是对得起这个名字,它白色或带着淡淡粉色的花朵,通常比较稳定地有七枚花萼,七枚花冠裂片,七枚雄蕊,虽然七后面有括弧,但是,与七叶树、七叶一枝花等比起,与七有关联,还算贴近。
七是祥瑞的数,因为它是十以内最大的质数。一朵花要有七个瓣,它不能是任何数目简单加倍而来,只能老老实实通过积累下来的变异一枚一枚地增加花瓣。因此植物界七基数的花并不多,能守住七这个数的就更少了。对植物而言,花是拥有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枝上每轮叶的原基数目决定了各个花部数目。七瓣莲每轮七枚叶原基,在遗传上基本是稳定的。
七瓣莲生长在独特的生境中,用直立的茎干撑起一小簇嫩绿的叶片,又在这之上开出迷人的星形花朵,似乎在巨人的脚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优雅精致体现出植物的特殊适应性。七瓣莲最出奇的就是它的花。可是,三朵最多,再多一朵都不肯开放。白花瓣薄得如蝉翼,阳光透过去,似乎都看见细细的纹路,花瓣比花萼长出一倍,却偏要藏在叶子底下。我曾好奇地问过姥姥:“为啥七瓣花不开在高处,这样蜜蜂就容易找到。”姥姥敲了敲我的后脑勺:“傻孩子,高处风大,这花瓣薄,经不住风吹。藏在叶子底下,才好结果实。”
没有文化的姥姥,并不懂植物学,而她对植物的认知,却很准确,很到位,解释的虽是方言俗语,却内涵深刻。
果然,七月我再次见到七瓣莲时,原来开花的植株结下圆溜溜的蒴果,蒴果比花萼还短,像个怕生的娃娃躲在大人身后。姥姥摘下一颗熟透的果子,捏碎让我看,细小的种子跟灰尘似的,之后告诉我:“这些小种子不用长得太惹眼,有风就能帮它传宗接代。”
长大后,我在长白山中撞见七瓣莲。我蹲在小花前,瞅着从落叶中钻出来的绿叶白花,忽然觉得它活得比人通透。林子里的野花五颜六色,它不与之比艳丽,周围排成排的青松,它不与青松比高大,就守着自己那点小地盘,把根茎往深处扎,却把花开在叶底下。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花,从长白山到阿尔卑斯,从秦岭到北海道,看似荒山里都有它的影子。它不懂国界,也不管人间纷争,就按自己性子生长,用最省劲的办法活下去。茎秆长得矮,是为了抗风;叶子聚在顶端,是为多晒太阳;花瓣比花萼长一倍,刚好能遮住花蕊,既挡雨又能让蜜蜂正好蹭到花粉。
人活一辈子,其实跟七瓣莲差不多。年轻时总向往高处,要开花要结果,还要炫耀示人。到老了才明白,真正要紧的是把根扎深,要懂得藏 —— 把力气藏在块茎里,把花朵藏在叶子下,把种子藏在风里。就像那些在世上活过的人,名字可能记不住了,可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早像七瓣莲的根茎,在土里延伸,无法预料,它会在哪里冒出新芽。它也从不在乎把它当作野花,或者当成药材,但是,按自己的节奏发芽、开花、结果。如同世间多数人,没有轰轰烈烈,可是一代代往下传承,把日子过成了一种韧性,把根须扎进岁月的土里,不声不响地滋养着后来者。
七瓣莲的药用价值,最早也是从姥姥口中获悉。姥姥把采回的新鲜块茎,晒干磨成粉,自己家孩子或者邻居家孩子磕肿了胳膊腿时,就用粉末调点猪油敷上。有一次,我骑着树吃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脚踝肿得像发面馒头,姥姥就用这法子,三天就消了肿。我后来查资料才明白,七瓣莲根茎里的皂苷发挥作用,能消炎镇痛,与医院用的硫酸镁湿敷一个道理,只是更温和些。
那时姥姥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前村有一猎人,进山被野猪拱伤了腿,伤口深可见骨,血流得止不住。同行的老把头不慌不忙,在附近扒拉出七瓣莲的根茎,连土带泥揣在怀里焐软了,捣烂了就往伤口上敷。“这东西性子凉,能收血。”老把头边敷边说,手上的动作却没停。那些根茎里渗出的黏液,黏糊糊的像熬稀的阿胶。没过半个时辰,血还真就止住了。其实,那些黏液里藏着好东西,能让血小板快点聚在一起,就像给伤口敷上止血药。
姥姥还说,她小时候缺吃少穿,生病是常有的事,可惜又缺医少药,只能依靠山林的野花野草。七瓣莲也是那一代人活命的一分子。姥姥曾嚼过根茎,她说“又苦又涩,可含在嘴里能生津,还能治喉咙疼。”听到这个故事后,一次进山,我悄悄地采挖了,试着嚼了嚼,一股清苦味直冲头顶,过后嗓子眼里冒出津液来。后来才知道,这是植物的应激反应,根茎里的生物碱能刺激唾液分泌,在缺水的时候可是能救命的。
只是儿时不懂植物副作用。七瓣莲药性偏凉,脾胃虚的人不能多用。就像山里的清泉,渴了能救命,喝多也伤身子。植物的药性也藏在生存智慧里,七瓣莲能在石缝里活下来,靠的就是那点清凉滋润的本事,用到人身上,也得顺着它的性子来。七瓣莲的药用价值,不管多神奇,也要顺应自然。就像山里人说的,啥病用啥药,就像啥地长啥草,都是自然的规矩。七瓣花不张扬,可在需要的时候,总能拿出真本事来,这大概就是最实在的药用价值。
去年在山里,遇见一个年轻人,他是林大学生,他蹲在几株七瓣莲前,扒开土瞅着,我好奇也凑热闹,他告诉我:“它的块茎能在土里休眠,只要一场雨,立马就醒。”他在研究七瓣莲,七瓣莲的根系能分泌一种物质,能促进周围土壤里微生物的活动。它就像个小小的生态工程师,不仅自己活着,还带着周围的伙伴一起活着。
如今的我,跟七瓣莲的块茎有一拼,它藏在岁月的泥土里,我躲开人群行走在山里,都很安静。可每次想起在不同山里见过的七瓣莲,想起姥姥,想起山林,想起守着一方水土的人,心里更踏实。知道世上总有一些东西,不声不响,却活得与众不同,就像这七瓣莲的根,在看不见的地方,却悄悄把周围的根茎连在一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陈凤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获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区60周年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志愿者”称号。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