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美国正陷入熊熊数字怒火。社交媒体本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却变成了壁垒。算法的魔力将用户困在信息茧房中,让极端主义如野火般蔓延,烧毁美国的光荣与梦想。
![]()
信息茧房就是火药库。美国这个曾经被誉为“大熔炉”的国家,正陷入一场熊熊的数字怒火中。社交媒体原本应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却变成了构筑壁垒的工具。
算法的魔力将用户困在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中,让极端主义如野火般蔓延,烧毁美国的光荣与梦想。
左翼的“觉醒”战士和右翼的“自由斗士”,各自在封闭的同温层里自说自话,强化偏见,激化对立。保守派网红柯克在犹他谷大学遇刺身亡,形成无限坠落的敌意螺旋,不知伊于胡底。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在封闭的数字泡泡中,被算法喂养成刺客。
但他刺杀的对象柯克也是信息茧房的产物,将一切简单黑白二分,凭着滔滔不绝的口才,将特朗普捧成救世主,要建立一个美丽新世界,也引起自由派和左翼的强烈反弹。
![]()
火上加油的是,喜剧演员塞恩菲尔德(Jerry Seinfeld)近日在杜克大学演讲中,将“解放巴勒斯坦”运动比作六十年代的三K党,他指控支持巴勒斯坦人的组织,就等于当年的白人至上者的三K党,压迫黑人。这番言论也引起左右派的大争议。
两千年代初,Facebook创立标志着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到来。但算法的介入,改变了一切。这些平台透过“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点赞、分享和浏览记录,推送相似的内容。这看似个性化,实则是陷阱。
超过半数美国成年人从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但往往被过滤成单一视角。左翼用户可能沉浸在“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或气候变迁的叙事中,而右翼用户则被淹没在反移民和枪枝权利的论调里。这种“兔子洞”(rabbit holes)效应让用户越陷越深,极端观点被放大为真理。根据布鲁金斯学院的研究,YouTube的算法会不经意间引导用户从主流内容滑向极端主义,例如从政治评论跳到阴谋论视频。
![]()
这不是意外,而是商业逻辑:极端内容更能留住用户,带来更多广告收入。
极端主义如病毒般传播。右翼极端主义常以白人至上主义或宗教原教旨主义为核心,例如“QAnon”阴谋论,声称精英阶层操控儿童贩卖。这些观点在封闭的群组或社交媒体频道中茁壮,成员互相强化,排斥异见。左翼极端主义则以“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和极端环保主义为代表,视异议为“压迫”。
社交媒体的“仇恨演算法”加剧这一切。仇恨言论的传播往往与回音室(Echo Chamber)的形成相关,极端组织利用这些平台压制异议,强化意识形态。
二零二一年的国会山暴动便是右翼回音室在社交媒体上酝酿的结果。暴徒们在封闭圈子里相信“选举被偷走”的谎言,导致暴力爆发。
社交媒体的算法,如隐形的独裁者,操纵着亿万心灵,让对话变成对抗,让团结变成幻影。美国,这个曾经的民主自由灯塔,面对被仇恨火焰吞噬的危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