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记者 张宇 赵垒
近年来,中老年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如何提升中老年游客的出游体验,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日前,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了多家OTA及旅行社,从中了解到,从行前、行中、行后以及日常不出游时段等多个维度出发,业者不断优化服务链条,构建活跃圈层,让中老年游客的旅游生活更美好。
老年摄影团在新疆那拉提草原采风 中国旅游报记者 陈晨 摄
行前:面对面沟通十分重要
9月是旅游市场的平季,中老年游客是出游主力。怎样了解中老年游客有哪些新需求?近日的采访中多位业者提到,他们就此专门进行调研,发现面对面的沟通尤为重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快70岁的老年游客,”有业者提到,“她把一直为她服务的产品经理视为家人,因为产品经理对她和老伴的生活习惯非常了解,能够推荐适配的旅游线路,不累还能玩到精髓。而他们之间的了解,就在于多次面对面的沟通。每一次行程结束,产品经理会详细询问游客的感受,尤其是哪些方面不够便利。下一次行程,这些‘不方便’就会有所改善。一来二去,信任感就有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满足中老年游客面对面沟通的需求,旅游企业各有高招。
“相较于年轻群体擅长线上操作,中老年游客更信赖线下面对面咨询、亲友推荐以及品牌口碑。所以,众信旅游持续布局社区店,以这种方式更贴近中老年游客的生活。”众信旅游媒介经理李梦然说。
“让线下旅游门店成为中老年游客的‘温馨驿站’。”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说,“旅游门店的存在,为那些不太熟悉线上操作或对线上交易存在疑虑,需要面对面沟通的中老年游客,提供了即时交流的场所。在线下旅游门店,他们还能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情绪价值。为了满足这部分游客的需求,在新门店选址时,我们从商业中心向居民集中生活区域转移。”
“除了基础的旅游咨询服务之外,旅游门店还可以提供更多延伸服务。”周卫红介绍,比如,春秋旅游在上海的所有门店备有老花镜、放大镜,方便中老年游客阅读各类文字资料。
和中老年游客面对面沟通,有技巧吗?
对此,途牛北京通州门店负责人张鹏总结,在产品推荐上,应根据中老年游客的身体特点,推荐更适合他们的旅游产品。销售前期要进行大量的行程目的地或线路筛选工作,提供给中老年游客做对比。对于出境游的客人,确认签约后要协助他们准备好相关材料。出行前还要进行注意事项的提醒,主动联系领队介绍中老年游客的情况,同时备注客人的各类特殊需求。
途牛定制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服务中老年客群的过程中,要给足情绪价值。比如遇到中老年游客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确认,或者对照旅游合同逐条核实,甚至“跑题”聊到别的问题时,门店服务人员要保持耐心,真诚地回答中老年游客提出的问题。
中老年游客在北京什刹海地安门邮局品咖啡 中国旅游报记者 陈晨 摄
行中:慢节奏、重关怀、快应急
“行程中,服务中老年游客的要点是:安全第一,慢节奏、重关怀、快应急。”有业者总结了几个关键词。
中国妇女旅行社副总经理赵悦说:“在产品设计方面,需要慢节奏,景点少而精,午休时间稍长,减少登山、长距离行走,多安排文化内涵丰富的景点和体验活动。餐饮要清淡、软烂,多提供热食。住宿尽可能选择低楼层,要安静,防滑设施要好。在行程服务方面,因为中老年游客对导游的依赖性更强,导游不仅要讲解好,还要从‘我是游客家人’的角度出发,富有爱心、耐心,关注每位游客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
“以我们多次接待的高龄老人系列旅游团为例,核心服务要点是‘三快三慢’:响应需求快,处理突发事件快,联系家属快;讲解节奏慢,行程推进慢,协助动作慢。同时要灵活调整行程,拒绝‘打卡式’赶路,适当增加午休时间,如午休1.5小时,每日游览时长不超过4小时,且景点间车程尽量控制在2小时以内。出现老人身体不适或遭遇天气变化,要及时调整行程,如将户外景点改为室内博物馆,绝不强行赶路。”赵悦说。
“服务中老年游客更强调细节。比如,我们推出的出境长线游产品深受游客青睐。在用餐方面,考虑到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我们选择以中餐为主,西餐为辅。部分深度游行程,还要适当升级餐标。在住宿方面,优选带电梯的酒店,对于没有电梯的酒店,要安排行李搬运服务。”周卫红介绍,“交通方面,因为欧洲各地之间车程普遍较长,因此,我们要求有中老年游客的旅游团,每行驶两小时要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在游览方面,安排游客到目的地的集市、超市等地购物、体验,满足中老年游客了解当地人日常生活的需求。”
“相对而言,中老年游客的社交需求更强烈,他们希望和朋友、家人热热闹闹地出行。”6人游定制旅行创始人兼CEO贾建强介绍,公司推出了相对应的小团产品,“行程通常是8到12天,游客6到10人左右,行程安排舒缓。此外,我们推出的‘此生必去’系列产品,虽然行程较长,但是因为走得远、看得多、玩得深,并且在饮食方面提供全餐服务,减少了选餐、订餐可能带来的不便,受到中老年游客青睐。”
“老年客人在行程中遇到问题,沟通出游需求时,很容易因为着急说不到重点,服务人员需要耐心倾听,引导和抓取重要信息,明确客户需求。在出游中,定制师会持续跟踪用户的出游状态,对于用户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地接团队沟通解决,全程人工服务,保证旅程顺利进行。”途牛旅游相关负责人说。
中老年游客在贵州黔西南万峰林景区参加徒步活动 中国旅游报记者 陈晨 摄
行后:构建活跃的“中老年旅游圈”
“除了在旅游行程中为中老年游客服务好,行程结束后以及不出游的时候,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采访中,有业者表示,中老年群体更注重“长期信任”,优质的售后服务(如电话回访等)能让他们感到“被重视”,进而提升复购率,所以一定要完善对中老年游客的售后服务。
“为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我们不仅要求导游在行程中,对于旅游线路设计、各项资源的安全和质量进行现场监督,还要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内部系统进行反馈,作为进行产品调整的依据。针对60岁以上未主动点评的老年游客,我们会安排专人以电话回访形式与游客沟通,从而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且较为全面的判定,并为同款产品的持续优化提供支撑。此外,我们还在春秋旅游自媒体平台上开设了‘普法课堂’问答栏目,围绕中老年游客关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解答。”周卫红说。
赵悦表示,行后服务是提升复购率的关键,也是推动产品优化的抓手。通过行后回访收集的建议,能直接推动产品升级。例如将游客反馈的“步行时间长”“饭菜不够软”等问题,作为筛选景点时的依据,让产品更符合中老年游客的需求。
贾建强观察到,很多客人返程后会与团友保持密切沟通,所以,每年公司会举办十几场线下分享会,为他们创造见面的机会。“我们还发起了‘旅行推荐官’项目,游客可以成为标注自己出游足迹的‘旅行推荐官’,有机会免费考察目的地,还可以参加6人游定制旅行与电台合作的访谈节目,把自己的旅游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在中老年游客不出游的时候,旅行社能做些什么?
为了让中老年人时不时就想去上海的门店转转。春秋旅游在西藏路门店不仅配备了专业的血压计,方便咨询游客测量血压,还提供免费的行李寄存服务;张杨路门店致力于打造“银发游客的专属会客厅”,每周四下午有免费电影放映活动;定西路门店设有舒适的沙发休息区,配备了报刊架,方便游客阅读。“这样的门店服务模式,正在向全国各地辐射。”周卫红说。
合肥申美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朱雷说:“后疫情时代,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在我们的老客户中,每年参加4次及以上长线旅游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这说明热爱旅游的中老年人更加珍惜可以自由出行的美好时光。”
将美好的旅游体验延伸到日常生活,朱雷认为,在中老年游客不出游的时候,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为他们构建一个活跃的旅游圈子是关键。
8月2日,合肥申美国际旅行社上线了视频号“退休旅行朱老师”。“视频号主要为私域流量服务,传递正确的旅游消费观、分享旅游攻略、引导客户关注高品质的国内外旅游精品以及我们的工作日常。”作为安徽老年大学旅游文化课老师的朱雷介绍,“上线1个多月,点击量稳定在一两万。近期我们主推的3个爆款产品收客情况不错。未来,我们视频号的营销重点是推一些爆款长短线产品和自驾游套餐。”
来源:中国旅游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