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实时跳动着企业排污数据,手机端不时弹出提示信息……9月15日,在临潼区绿源市政污水处理厂,企业负责人轻点屏幕,完成自查反馈。这种“不碰面、全流程、智能化”的监管新模式,正悄然改变政府与企业的互动方式。
“以前,我们需要佩戴执法记录仪、携带执法装备一家一家地去检查企业污处设施运行情况;现在,借助非现场监管平台,只要在屏幕上一点,我们就能迅速了解企业环保政策落实和污处设施运行情况,不去现场就能完成检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临潼分局执法人员王竞洁介绍。
今年以来,临潼区以数字化转型破解既“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的监管难题,依托陕西省非现场监管平台,构建起“三端两侧”(大屏端、桌面端、移动端;政府侧、企业侧)一体化监管体系,通过规范统一、创新方式和信用赋能三维发力,成功打通排污许可、建设项目、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等24个业务系统,建立企业监管“监测-报警-分析-调度-反馈”的线上闭环管理机制,设置企业自查环节,推动企业自查自律,构建起政企共治新格局。
同时,临潼区还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以非现场监管平台为中枢,通过预警服务,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提前1个月提醒,帮助企业避免因疏忽而违法。截至目前,已发送提醒类信息23条,帮扶企业解决数据问题39个,形成“提醒服务-主动反馈-精准处置”的渐进式执法模式,获得企业广泛好评。
针对监管部门全新的非现场监管方式,被监管企业负责人表示:“执法人员通过非现场系统发现问题后,会及时进行线上指导改正,我们环保专职人员自觉性提高了,环保管理工作更规范了。”
按照国家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要求,临潼区积极推行学法积分抵扣罚款、缩短赋码时长等包容审慎措施,依据企业环保信用状况实施“绿、黄、红”三色码动态监管机制:对绿码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对黄码企业以非现场监管为主,审慎启动现场检查;对红码企业加大抽查比例,并实现“双随机”检查全覆盖,同时联动“校政企”服务平台技术小组进行“定点式”帮扶。目前临潼区已有645家企业完成领码,相关部门共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比2024年同期检查家次减少23.8%,减少重复执法19家次,企业整改率达96.67%,成效显著。
“让执法从‘治’向‘智’转变,建立起企业监管‘监测-报警-分析-调度-反馈’的线上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消除监管盲区,减少现场检查频次。”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临潼分局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临潼区通过非现场智慧监管新模式,既提升了监管效能、减轻了企业负担,又通过数据联通、智慧预警和信用赋能,激发了市场主体自律活力,构建了高效透明、政企互信的现代化环境监管体系。(记 者:王三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