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力电池行业里,CCS已经逐渐成为标配。它关系到电芯之间的电气连接与信号传递,直接影响电池包的性能和安全。看似只是一个“电芯连接件”,但背后牵扯的却是一整条复杂的 非标自动化产线。
不少企业在导入CCS产线时会发现一个问题:交付比想象中难得多。周期超期、产能不达标、良率不稳定……为什么会这样?
一、CCS产线属于“非标定制”的代表
不同于标准自动化设备,CCS产线几乎没有“现成的方案”。
产品结构差异大:不同车企、不同平台的电池设计差异显著,FPC、线束隔离板、铜铝巴片等元件规格不一。
工艺环节多:从自动装配、激光焊接,到热铆/冷压、视觉检测、电性能测试,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
柔性要求高:电池型号迭代快,产线必须支持快速换型,否则后期很快就会落伍。
这也意味着,每条CCS产线都需要“量身定制”,项目复杂度远超想象。
二、为什么交付会成为最大难题?
1. 工艺壁垒高
激光焊接:既要速度快,又要焊点一致性和可靠性。
视觉检测:需要对细微缺陷做到高精度识别,否则返工率高。
自动装配:涉及柔性元件(如FPC),对治具和定位精度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不成熟,都会拖慢整线交付。
2. 项目协同复杂
非标产线往往涉及多工序集成,需要不同团队协同开发和调试。如果缺乏经验,交付周期极易被拉长。
3. 柔性与稳定性的矛盾
想要柔性切换,就要有更多冗余设计;
想要稳定节拍,就要减少不确定因素。
很多厂商在这个平衡点上把握不好,导致交付后的产线“换型慢、效率低”。
4. 服务与响应不足
交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很多供应商在设备落地后缺乏完善的售后支持,调试、培训不到位,最终影响客户的量产节奏。
三、易视精密的交付思路
在与多家头部电池厂合作的过程中,易视精密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交付逻辑:
工艺验证优先
在实验室完成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热铆等工艺的验证,确保可行性,再进入产线设计。
模块化集成
产线由自动装配、焊接、检测、EOL测试等模块组成,既能独立迭代,也能快速组合,缩短整体交付周期。
柔性化设计
利用磁悬浮输送与智能治具,实现多规格产品快速切换,降低工装成本和示教周期。
数据化管理
接入MES系统,形成全流程数据追溯,客户能清晰看到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位的运行状态,交付更透明。
通过这种方式,易视精密帮助客户在CCS产线项目中,把交付风险降到最低。
四、企业该如何选对非标产线供应商?
在非标CCS产线的选型中,企业不能只盯着报价单,而是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成熟度:是否掌握激光焊接、视觉检测等核心工艺?
案例与经验:是否有成功交付的项目,且已在量产验证?
交付与服务:有没有成熟的项目管理团队和本地化售后?
研发与迭代:能否随着行业变化快速升级设备?
结语
非标自动化产线的交付难,本质上是因为它是一场“系统工程”。在CCS行业,产线要想真正稳定落地,不仅要解决工艺壁垒,还要跨越项目协同、柔性设计、服务保障等多重挑战。
对于企业来说,选对合作伙伴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方面,易视精密凭借深厚的工艺积累、模块化设计和完善的交付体系,已经帮助多家客户实现了从验证到量产的顺利过渡。
CCS产线交付难,但选对供应商,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