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以色列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即将到来的地面行动与人质风险之际,以军于周日(2025年9月14日)对加沙市区多栋高层建筑实施了猛烈打击。
现场火光冲天,整座城市在硝烟与恐惧中颤抖,数以万计居民仓皇南逃,争相逃离这场“末日大清扫”。
20 分钟37次轰炸,加沙城的末日时刻
据央视新闻报道,9 月 14 号那天,以军发动的空袭那叫一个密集,有目击者说 "20 分钟内轰炸了 37 次"。什么概念?平均半分钟就有一颗炸弹落下!
更具体地说,当地时间 14 日下午,以色列国防军阿拉伯语发言人阿德拉伊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撤离令,要求加沙城一栋高层建筑内的居民立即撤离。
就在两个多小时后,这位发言人再次发出紧急疏散警告,随后以军发射导弹将该建筑夷为平地。
到了傍晚时分,以军又向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一栋名为 "无名士兵塔" 的建筑物发出疏散警告,要求建筑内及其周边难民营的民众尽快疏散,理由是 "该建筑内或附近存在属于哈马斯的基础设施"。
警告发出后不久,以军就对该建筑发动了袭击,以军还嘴硬说 "空袭前都发了疏散警告",可问题是,加沙城 100 万居民接到警告后往哪儿逃?
整个加沙地带就那么大点地方,南部早就被炸过好几轮了,根本无处可去。
这些被炸毁的建筑里,不光有居民楼,还有难民营和当地的社区学院。巴勒斯坦通讯社说得很清楚,当天的袭击造成数十名平民死亡,大多数都死在加沙城。
更甚至以色列安全内阁早就通过了扩大地面行动的计划,代号 "基甸战车 2",内容包括对加沙城实施围困、清剿哈马斯武装人员等。
9 月 16 号凌晨,以军已经把地面作战扩展到加沙城中心地带,两个师的部队正在城里作战,连以军总参谋长都亲自进了战区。
说白了这就是早就计划好的军事行动!
48 条人命成了筹码
说到这,必须提提人质问题。这事得从 2023 年 10 月 7 号说起,哈马斯从加沙冲进以色列南部,绑架了 240 多个人,包括平民、士兵和外国人。
经过几轮交换,到 2025 年 9 月,还有 48 个人质被扣在加沙,其中有些是活的,有些已经成了遗体。
根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公告,2025 年 1 月 25 日,哈马斯与以色列完成了第二阶段的人质交换,释放了 4 名以色列人质和 200 名巴勒斯坦囚犯。
而到了 2025 年 2 月 8 日,双方进行了第五次人质换囚犯行动,哈马斯释放了 3 名以色列人质,以换取 183 名巴勒斯坦囚犯的释放,其中包括 18 名被判终身监禁的囚犯。
即便经过这几次交换,以色列情报显示,大概还有 20 个人质活着,但具体在哪根本说不清。
哈马斯那边也放狠话了,说要是以色列敢进攻加沙城,这些人质就得和他们的武装人员 "同生死"。说白了就是拿人质当人肉盾牌。
内塔尼亚胡政府一边喊着 "必须消灭哈马斯",一边又拿不出保证人质安全的方案。5 月份的时候,以安全内阁就通过了扩大地面行动的计划,还说要等美国特朗普总统访问后再实施。
说到特朗普,人家早在 2025 年 2 月就放出风来,说要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沙特,哈马斯当时还表示准备好与美方对话。
这明摆着是把人质命运和国际政治挂钩了,现在好了,地面进攻真开始了,人质的命运就悬在这炮火连天里。
地面进攻背后的政治算计
大家可能会问,以色列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发动地面进攻?
看看时间线。早在 2025 年 5 月 5 号,以色列安全内阁就批准了一项扩大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计划,该计划包括 "占领并控制加沙"。
报道称在那次会议上,内塔尼亚胡和以军新任总参谋长埃亚勒・扎米尔都表示,该计划既能打败哈马斯,又能解救被扣押人员。
内塔尼亚胡在那次会议上还表示,他正在努力推进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 "允许加沙人自愿移民" 计划,并正在与一些国家进行讨论。
内塔尼亚胡政府这两年国内对他的支持率一路下滑。发动对外军事行动,转移国内矛盾,这是某些政客的惯用伎俩。
他们给行动起了个 "基甸战车 2" 的代号,听起来挺威风,可代价却是无数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和几十名人质的安全。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以国防部长卡茨 8 月 19 日与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及其他高级军官举行会议,正式批准了这个 "基甸战车 2" 行动计划。
为了给地面进攻铺路,以军 9 月 9 号就通过社交媒体要求加沙城所有居民撤离,这可是第一次发出 "全城撤离令"。
到 9 月 14 号,以军估计已有超过 30 万巴勒斯坦人撤出加沙城,但还有 70 万人没撤出去。这些没撤的人怎么办?就成了地面进攻的活靶子吗?
就在以军 9 月 14 日狂轰加沙城的同一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抵达以色列进行访问,根据美国务院此前发布的信息,鲁比奥此访将与以方深入讨论 "基甸战车 2" 军事行动的目标和计划,并协调双方立场。
这时机也太巧了吧?说白了美国这是明摆着给以色列站台撑腰。
历史轮回中的苦难循环
巴以问题搞到今天这个地步,根本原因还是历史不公和强权政治。简单回顾一下这两年的大事记: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造成约 1200 人死亡,扣了 250 多人质,以军随即空袭加沙。
11 月 24 日,双方达成临时停火,释放了部分人质,但 7 天后以军又恢复空袭。
2024 年 1 月 26 日,联合国国际法院发布具有约束力的 "临时措施",要求以色列防止种族灭绝行为。
2024 年 2 月,加沙死亡人数超过 3 万;10 月 16 日,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在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市特尔苏丹地区的军事行动中被以军打死,10 月 17 日,以军发言人正式确认其死亡;10 月,以色列议会干脆禁止了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活动。
2025 年 1 月 25 日,哈马斯与以色列完成第二阶段人质交换;1 月,双方再次达成停火协议,但 2 月内塔尼亚胡就威胁要结束停火;2 月 6 日,特朗普称计划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沙特;3 月,以色列干脆暂停一切物资进入加沙。
2025 年 2 月 8 日,哈马斯与以色列进行第五次人质交换;4 月,哈马斯说愿意谈判释放所有人质换以军撤军,但以色列 5 月 5 日就通过了扩大地面行动的计划。
2025 年 7 月,哈马斯对停火提议作出 "积极回应",可以色列说他们的修改意见 "不可接受";8 月 19 日,以国防部长批准 "基甸战车 2" 行动计划。
2025 年 9 月 9 日,以军首次发出加沙城 "全城撤离令";9 月 14 日,以军狂轰加沙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同日访以;9 月 16 日,联合国发布以色列种族灭绝报告,以军地面进攻扩展至加沙城中心。
这一次次的停火与破坏,一次次的谈判与进攻,背后是 6 万多条人命和无数破碎的家庭。现在加沙的情况有多惨?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 9 月 14 日在社交媒体发表声明说,由于以色列的空袭,成千上万加沙人被迫徒步逃离加沙,饮用水、食品和帐篷严重短缺,人道主义危机持续恶化。
13 岁的孩子在海里游泳都会被以色列军舰开火打伤,1 岁半的婴儿因为营养不良死亡。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
我们不能沉默
今天说这些,不是要偏袒哪一方,而是想让大家看到真相。以色列有反恐的权利,但不能以屠杀平民为代价;哈马斯有抗争的自由,但不能拿人质当筹码。
最无辜的是那些普通百姓,他们只想活下去,却要承受 "末日大清扫" 的恐惧。
联合国报告里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当我们的子孙有一天追问,在加沙被夷为平地之时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这话不仅是问给政客听的,也是问给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对种族灭绝,沉默就是纵容;面对人道主义灾难,旁观就是犯罪。
和平从来不是靠炸弹换来的,也不是靠扣押人质得来的。只有正视历史不公,尊重彼此的生存权,才能打破这个仇恨的循环。
希望加沙的火光早日熄灭,希望那些人质能平安回家,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长大。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