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发生了一件令国际社会难以置信的事情——以色列和伊朗军方代表竟然坐在了一张桌子上平静谈判。
要知道,在国际政治的惯常逻辑中,以色列与伊朗的名字几乎从未出现在同一场外交活动的宾客名单上,更遑论军方高官同场现身。
然而,在本周举行的北京香山论坛上,这一幕真实上演,更令外界惊讶的是,这次同框发生在以色列连续空袭包括卡塔尔在内的多国、阿拉伯世界情绪高涨的背景下。
这场被外界称为“不可思议的聚会”,不仅吸引了中东媒体的高度关注,也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无论是中东还是欧美分析人士,都在追问:为何以色列和伊朗能在北京短暂“破冰”?这对长期敌对的两国是否在酝酿某种变化?
参会名单
根据多家国际媒体的报道,以色列和伊朗的军方代表几乎在同一时间抵达北京,出席一年一度的香山论坛。
这一论坛原本以探讨全球安全合作而闻名,吸引来自全球的安全专家与官方代表,但今年,因以色列对卡塔尔等中东六国展开空袭、阿拉伯国家准备联合应对,以伊双方的到来显得格外敏感。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以色列与伊朗,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军方代表也出现在会场对于同样拥有长期边界冲突、彼此视为宿敌的印巴而言,这种场景同样罕见。
于是,香山论坛突然成了一幕罕见的“同框大戏”——以伊、印巴,这些在地缘政治中彼此戒备甚至交战的国家高官,竟然在北京的同一屋檐下讨论全球安全议题。
西方媒体不无讽刺地评论说,“世界上似乎只有中国能让这些死对头同时坐在一张桌子旁。”
以色列此前对卡塔尔等国的空袭令整个中东地区气氛骤然紧张,卡塔尔迅速召集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举行紧急会议,被普遍认为是联合反制以色列的前奏。
理论上,伊朗理应在这场地区博弈中扮演强硬的对抗者,然而,伊朗军方此时现身北京,却释放出一个更为复杂的信号。
中东观察人士指出,伊朗并非单纯的对抗者,在经历与以色列长达12天的战争和持续的经济制裁后,德黑兰的对外政策正在悄然调整。
与伊朗的谨慎不同,以色列的举动更像是主动“示好”,尽管中国官方对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的行动表示“强烈谴责”,以色列仍派出驻华大使馆的最高武官参会。
这不仅是外交礼节,更是一种政治信号:在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批评和潜在孤立时,以色列希望与中国保持稳定的沟通渠道。
至于为什么是中国,答案其实也并不复杂。
中国近年来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无论是促成沙特与伊朗的和解,还是在巴以冲突中保持“可被双方接受”的姿态,中国都展现出罕见的调停能力。
而与美国不同,中国既没有在该地区发动战争的历史,也没有殖民遗产的负担,这使得中东多方更愿意将北京视为一个相对中立、可信赖的对话平台。
更重要的是,中国推动的多边安全观与当前多极化趋势契合,香山论坛作为中国主办的国际安全会议,强调“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
虽然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以色列与伊朗代表在北京进行了直接对话,但有中东媒体援引消息称,伊朗正寻求“合适的场合”与美欧方面接触,而香山论坛可能成为其中的一个平台,对于以色列而言,即便没有直接会谈,能够与伊朗出现在同一场合,本身就是某种“姿态外交”。
国际关系专家认为,这类“非正式接触”往往在事后被证明意义重大,过去许多和平进程都始于类似的边会或多边会议。
北京的这次“同框”或许不会立刻改变中东格局,却可能为未来的缓和提供铺垫,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