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今天这波福利,可是‘人民警察’亲自推荐!”
这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估计没人信。可当谢孟伟(“嘎子哥”)穿着肩章笔挺、臂章鲜红的警服坐在镜头前,卖力吆喝着“充电宝+随身WiFi二合一神器”时,不少观众还真愣住了:这警察,怎么改行直播带货了?
这不是《小兵张嘎》续集,也不是什么反诈宣传片,而是真实发生在9月10日的一场“魔幻直播”。只不过,这场“戏”演过了头,嘎子哥把自己演进了拘留所。
最新消息:云南耿马警方已依法对其行政拘留7日,其快手账号——那个坐拥1100万粉丝的“嘎子哥”,也被平台永久封禁。昔日荧幕“小英雄”,如今成了“反面教材”,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作不死。
事发后,嘎子哥火速道歉,说穿的是“剧组戏服”,还强调“公安都得配合他”,言下之意:我这身份,连警察都得给面子。
这话一出,更是火上浇油——你一个演员,穿件戏服就敢拿“政审”说事,还暗示商品有“官方背书”?这不是蹭流量,这是直接拿警徽当广告牌,拿人民警察的公信力当吆喝工具!
《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写得明明白白:非拍摄、演出时,任何人不得使用警服。
哪怕你真是从片场直接切过来的镜头,哪怕你没戴警号、没挂胸徽,只要肩章一亮,臂章一贴,老百姓眼里,你就是“警察形象”的一部分。而你却用这个形象,卖充电宝?这哪是带货,简直是“带祸”。
更讽刺的是,就在不久前,另一位网红“反诈老陈”刚因辞职后不再穿警服直播,被全网点赞“有底线”。
人家是脱下警服守规矩,嘎子哥却是穿上戏服蹭权威——一个在退,一个在冲;一个在敬畏,一个在挑衅。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有网友调侃:“老陈为流量脱了警服,嘎子为流量穿上了警服,结果一个被赞,一个被拘——原来,法律才是最终的‘流量裁判’。”
可不是嘛?你可以在直播间喊“家人们”,但不能喊“同志们”;你可以卖货,但不能拿国家形象当背景板。警服不是cosplay道具,更不是涨粉密码。
当嘎子哥在云南片场,穿着这身衣服对着镜头喊“下单”时,他大概忘了,这身制服背后,是无数警察用汗水和牺牲换来的尊严。
而他,轻飘飘地,就想拿它换一场“爆款直播”。
更可气的是,这种乱象并非孤例。早年就有女主播天天穿警服直播,骗得粉丝以为她是“警花”,最后被拘15天。
如今,网上仍有不少人打着“退役”“特批”等幌子,蹭警服热度吸粉。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播胆子越来越大,底线却越来越低。
这次嘎子哥被拘,堪称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那些还在“擦边”蹦迪的主播:流量再香,也别碰红线;粉丝再多,也别挑战法律。你以为你在玩火,其实火在烧你。
至于平台,封号来得不算早,但总算没缺席。1100万粉丝的账号说封就封,说明什么?说明当公共秩序和法律底线被触碰时,再大的“顶流”也不过是数据洪流中的一粒沙。
嘎子哥或许以为,道歉就能翻篇,热度还能再炒一波。但他没想到,这次不是“公关危机”,而是“行政处罚”。拘留7天,不是热搜挂三天,是真真切切失去自由的一周。
这一周,他不能再对着镜头喊“家人们”,只能对着墙角反思:当年演《小兵张嘎》时,演的是英勇无畏;如今演“警服带货”,演的是自取其辱。
最后送一句话:流量如潮,能载舟,亦能覆舟。
有些人,还没学会游泳,就急着冲浪,结果浪没踩住,倒被拍死在了沙滩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