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琴
通讯员 刘严午 王凯旭
9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市市政工程安装项目BIM运用现场观摩交流会上获悉,目前武汉地铁12号线园林路站的机电设备安装等工作已基本完成,是全线37个车站中第一个开始系统联调的车站。
观摩会现场
据介绍,由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承建的轨道站后机电工程部分,通过工业智造、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打造出一个数字技术与实体工程深度融合的“智慧工地”,让100多万米的电线电缆实现线上排布,6小时完成装配式机房拼装施工,仅用25天就完成了20个通风空调系统的调试……项目建设实现了质效双升。
“地下长龙”装上“智慧引擎”
观摩会现场设置了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实体建造及工程指挥中心五大核心展区,通过实物展示、动态演示、现场讲解等形式,集中展示了数字技术在市政工程机电安装领域深度应用的创新成果。
中建三局工程指挥中心
中建三局武汉地铁12号线(武昌段)风、水、电项目负责人张鹏云介绍,该项目依托BIM三维建模技术开展设计辅助、管线排布优化、复合风管标准分节、成品支吊架综合设计布置、进度模拟及交底等,高效统筹各系统协同需求,为管线敷设作业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在关键系统联调中,我们仅用25天,就高质量完成了20个通风空调系统的调试,同步完成超百台各类设备环控系统的联调工作。”张鹏云说,调试周期比常规工艺缩短超55%,实现了“效率、质量、成本”三重优化。
与此同时,项目依托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云锦”BIM协同设计平台,在消防泵房、空调机房等建设中创新使用SAC(智慧装配式施工)技术,让原本需要10天工期的消防泵房施工,缩短到只需6个小时完成现场拼装,大幅提升安装效率。
记者注意到,在各个机电设备处都张贴了二维码。“项目的安全操作规范、施工交底全景动画等资料,都实现扫码即见。”张鹏云介绍,项目通过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以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构建起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累计应用60项风、水、电工艺标准的可视化交底,实现设计意图与施工标准的无损耗传递。
智能机器狗亮相武汉地铁施工
在观摩会智能化展示区,“活泼”的智能巡检机器狗无疑是全场的“明星”。
智能巡检机器狗
据介绍,这台机器狗搭载了激光雷达、导航系统以及多种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构建精确的地图模型。既可以远程操作,也可以自动巡检。
智能巡检机器狗能灵活穿梭于轨道、站台边缘等区域,实现全方位巡检,不仅可以实时回传现场高清视频画面,还能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至云端数据分析平台,再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技改登高车
除此之外,项目还应用了智慧安全帽、热成像测温机、大容量工程移动电源、桥架电缆复尺机器人、智能焊接机器人等十数种智能设备。该项目从软件到硬件,持续推动传统现场施工作业步入智能化时代。
创新工艺打造“彩色机房”
走进项目空调机房,映入眼帘的是层次分明、鲜明亮眼的蓝色、绿色空调水管道,红色消防管道,橙色动力桥架,黑色弱电桥架。这是武汉地铁站房施工中,首次应用铝皮彩壳保温工艺建设“彩色机房”。
空调机房
据介绍,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融入“色彩美学+功能区分”设计,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管线功能,颜色标记明显,防止管线被意外切断,保障机房制冷连续性,确保公区空调系统的稳定。
小小的设计变化,赢得了不少观摩嘉宾的点赞,他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并表示,彩色机房提升了传统站房施工的观感,美化了设备区的环境,机房内每一根管线都被精确地布放和固定,直齐圆柔、平顺分明的“武汉工艺”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大大便利了后期运维人员运营维护。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