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看不下去!
全红婵才刚去暨南大学报到三天,有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对她指手画脚!
人家一个18岁的世界冠军,为国家拿了那么多荣誉,安安心心去上个学,怎么就这么难呢?
9月13日,刚满18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正式踏入暨南大学校园,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开学典礼上,她穿着简单的运动装,被安排在第一排,表现得有些腼腆。
当校长介绍她时,她站起身来稍显紧张地向全场鞠躬致意,并向同学们挥手打招呼。
而当给学生代表发放校徽时,她双手接过校徽,表情十分严肃认真,小心翼翼地戴在胸口。
此次开学典礼上,全红蝉还把自己在巴黎奥运会得冠时穿的衣服签上名,送给了学校。
最后合影的时候也是乖巧的站在校长一旁。
但是在开学典礼结束之后,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就开始在网络上蔓延。
有些人盯着她圆润了些的脸庞,调侃其“长得像伍佰”。
还有人认为她一直接受跳水训练,所以文化课肯定没跟上。
甚至有人揣测她上大学就是准备退役了。
这些声音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这个被他们指指点点的姑娘,是为国家拿过3枚奥运金牌、8个世界冠军的国际级运动健将。
在2021年东京水上运动中心,14岁的全红婵站在十米跳台上,五次起跳、五次入水,其中三跳获得满分。
最终她以总分466.20分,打破陈若琳保持了13年的奥运纪录,获得金牌,也让全世界记住了这个中国小姑娘。
所以说全红婵的大学资格,是她用无数次的跳跃和沉甸甸的荣誉换来的。
2025年2月,暨南大学公示的优秀运动员保送名单中,她以“国际级运动健将”的身份被运动训练专业录取,这完全符合国家对于优秀运动员的保送政策。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运动员的训练和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直是同步进行的。
他们并不是“只会运动”,更不是“不爱学习”。
他们只是把大部分人做题、背书的时间,用在了训练场和赛场上。
关于体重的议论更是显得有些无聊甚至苛刻。
运动员,特别是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女性运动员,体重发生变化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了。
她的教练以前就公开解释过,这是发育期的正常情况,而且她的力量反而增长了30%。
此前她因为脚踝的旧伤突然发作,更是无奈退出全国冠军赛。
在休养期间,体重有些变化再正常不过,医院也出具了相关的伤病证明。
其她的教练陈若琳也曾透露过:
“当下赛事安排极为密集,她在预赛全力拼搏后,体能几近枯竭,着实难以在决赛中再展现出完美压水花的动作。”
但一些人似乎期待运动员永远定格在某个“完美”的瞬间,忽略了她们也是会成长、变化的普通人。
这已经不是全红婵第一次面对网络的恶意了。
从比赛失误后被指责“说话没自信”,到家人生活被放大审视,她似乎总被置于严苛的审视之下。
这种现象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圈饭圈化的不良趋势,以及部分网友对体育明星的矛盾心态:既期待她们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又难以接受她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和正常的人生轨迹。
值得欣慰的是,暨南大学为全红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系统。
学校为她量身定制了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制,最长可延长至8年,并通过线上课程、假期补课等方式确保学业与训练两不误。
苏炳添亲自保证她可以兼顾学业与训练,并计划成立“二沙精英班”,为她和类似的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专门指导。
大学教育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能为他们未来的转型发展铺平道路,无论是走向教练岗位、体育管理还是其他领域。
对于一个18岁的女孩来说,大学生活本该是一段充满探索和希望的新旅程。
她值得在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环境中,安心学习、训练,逐步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我们应该为她的勇气和选择鼓掌,而不是用苛刻的言语为她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毕竟,她已经用“水花消失术”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骄傲和感动,现在,是时候轮我们回赠给她一份基本的尊重和理解了。
参考消息:
https://www.cctv.com/index.shtml
https://sports.cctv.com/2025/05/22/ARTIlZJecQ5V8Z5ISDojFTQa250522.shtml
https://www.xinhuanet.com/edu/20250915/d1c3449d059740ed817b70bf819c26ab/c.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