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经历,晚上刷手机刷到眼睛干涩发红,第二天早上睁眼还隐隐作痛?
有人调侃,现代人最大的隐形负担不是掉发,不是加班,而是眼睛的透支。
干眼症、近视加深、视疲劳,这些毛病几乎成了年轻人的通病。
可奇怪的是,在眼睛问题越来越普遍的当下,眼镜店这个看似稳赚不赔的行业,却正在集体熄火。
表面上你以为他们是暴利商家,动辄一副眼镜上千元,实际上,很多店主都在苦苦支撑,甚至关门大吉。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走进商场里随便一家眼镜店,橱窗里陈列的镜框光鲜亮丽,价签动不动就是四位数。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花一千块配一副眼镜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可要是追问一句,镜片和镜框本身到底值多少钱?大多数人心里没底。
事实是,眼镜行业的定价确实存在巨大水分,镜片出厂价可能只有几十块,镜框在批发市场也不贵。
可等到眼镜店卖给顾客时,就能轻松翻上十倍,很多人因此觉得眼镜店老板都在躺赚。
可真相并不简单。
开在商圈的眼镜店,房租是最大支出,以一线城市为例,核心商场里几十平米的店面,一个月租金就可能要几万元。
再加上人工,正规店铺至少要配五六个员工,每人每月工资七八千甚至过万。
光是这两项,支出就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
再算上水电、装修、推广,眼镜店虽然毛利高,但净利往往只有个位数。
行业里流传一句话:“账面上赚钱,兜里没钱花,说的就是这种困境。”
从2022年至今,全国已有六万多家眼镜店陷入困境,不少小城市的夫妻店靠老客户硬撑,日子一天比一天难。
02
过去,配眼镜是个彻头彻尾的信息黑箱,顾客不知道镜片镜框的真实成本,也不懂验光数据的门道,只能任由店家开价。
对大多数人来说,店员说什么就是什么。
但今天,情况彻底变了。
首先是网络把信息彻底透明化,年轻人动动手指,就能查到同款镜片的出厂价。
医院的验光单可以直接拿到网上用,连瞳距都能用手机APP测出来。
其次是线上零售商的冲击,很多平台推出了“镜片加镜框59元包邮”的套餐,虽然款式简单,却足够满足基础需求。
对比实体店动辄上千元的价格,落差让人再也回不去。
这让线下眼镜店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
不少店开始打价格战,推出99元配眼镜和买一送一等活动。
可恶性竞争的结果是,有些商家为了压低成本,干脆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最终把整个行业的口碑都拉低了。
而更致命的一点在于,原本应该是眼镜店核心优势的验光环节,也在不断失去信任。
全国需要三十万合格验光师,但实际上只有三万人能拿到专业资格。很多所谓的验光师,其实就是培训几天的销售员。
试想一下,花几千块配来的眼镜,结果因为验光不准导致度数越戴越深,这种经历谁还敢再去线下店?
03
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以前配眼镜,必须从头到尾在一家店搞定,现在的年轻人更像是自由拼单。
去医院做验光拿数据,再上网挑镜框,最后找个便宜的实体店装镜片。
几步操作下来,不仅价格低了一大截,选择还更丰富。
需求也在分化,预算有限的学生和年轻打工族,只追求能看清就行,功能至上,外观无所谓。
而消费力更高的一批人,则开始关注防蓝光、防紫外线、抗疲劳等附加功能,甚至愿意花更多钱买设计师款。
这种分化让传统眼镜店更难做,既讨不好价格敏感的顾客,又留不住追求品质的顾客。
于是,很多门店陷入一种看得到需求却接不住的尴尬境地。
04
传统眼镜店在困境中艰难求生,但新玩家却在闯出新路。
直播间是最典型的战场,目仓眼镜就靠着“9.9元配镜”的活动一炮打响。
很多人以为这是赔本赚吆喝,结果人家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50。
秘密在于,他们直接从江苏丹阳的工厂拿货,跳过了层层代理,把成本压到最低,再靠直播的流量效应放大销量。
河南的宝视达则玩出了另一套组合拳,他们推出线上验光和线下体验,让用户先在平台上获得数据,再去线下门店体验和取货。
镜片价格被压到传统店的三分之一,但年收入反而上涨了三成。
除此之外,还有品牌走差异化路线。
比如主打设计感,模仿日本奥山清行的款式,但价格只有原版的十分之一,赢得了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更重要的是,一些医院视光中心也加入了竞争。
他们不仅能提供精准验光,还能为孩子定制近视防控方案。这种专业性,是普通眼镜店很难比拟的。
还有人尝试做增值服务,比如提供终身保修、个性化刻字,甚至把智能科技融入眼镜里。
如今已经有商场推出眼神支付的设备,戴上智能眼镜看一眼就能完成支付。
虽然还处在尝鲜阶段,但足以说明行业的想象空间。
05
眼镜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
一边是传统眼镜店守着旧模式苦苦支撑,一边是新玩家用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更强的科技不断抢夺市场。
这场博弈的本质,不是消费者不需要眼镜了,而是顾客已经不再接受信息差。
他们更聪明,也更挑剔,既要价格合理,也要服务专业。
对眼镜店来说,未来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像目仓一样极致压价,用规模取胜,要么像视光中心一样把服务做到极致,用专业立身。
没有哪个行业能永远靠旧套路赚钱,信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想要在市场上活下来,必须拿出真本事。
也许几十年后,当我们再回顾这个行业的转折,会发现今天正是关键的一刻。
眼镜,不再只是矫正视力的工具,而是一个人健康、时尚与科技体验的综合体现。
对于眼镜店而言,真正的挑战不是消费者变了,而是他们能不能顺应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