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号,好莱坞那边传了个消息,罗伯特·雷德福走了,89岁,走在犹他州圣丹斯的家里。
那地方是他一直念叨着喜欢的,身边还有家人陪着。
他的公关辛迪·伯格后来发了声明,说家属想保点隐私。
老实讲,换谁家里遇到这种事,都不想被一堆人围着问来问去,这点真挺能理解的。
提到雷德福,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他演的戏。
《虎豹小霸王》里他跟保罗·纽曼搭戏,那部西部片当年拿了四项奥斯卡,直接让他站稳了“好莱坞男主角”的位置。
还有《总统班底》,讲水门事件的,本来有人说“政治电影没人看”,结果他硬是演火了。
但说实话,这人不光会演,导戏也厉害。
《普通人》、《大河恋》都是他导的,《普通人》还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能在演员和导演两个行当都做到这份上,在好莱坞真不算常见。
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生:从叛逆少年到“扎进”自然里
雷德福年轻时可一点都不像“巨星胚子”,反而挺叛逆的。
1936年他生在加州圣莫尼卡,爸爸是送奶工兼会计,天天忙得见不着人。
小时候家里没保姆,他就泡在图书馆儿童区,看希腊罗马神话的书,那时候估计就悄悄喜欢上“讲故事”了。
1955年他拿了科罗拉多大学的棒球奖学金,本来能走体育路。
但那年他妈妈走了,才不到40岁,这事对他打击挺大。
后来他开始酗酒,奖学金没了,最后还被学校开除了。
无奈之下,他去标准石油当粗工,攒了点钱就往欧洲跑,想学艺术。
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勉强度日,但挺好的,就想冒险,看看别的文化啥样”。
本来想靠棒球稳定下来,但后来发现,自己更想折腾点不一样的,这种敢“跑偏”的劲儿,放在当年真挺难得。
后来他跟洛拉·范·瓦格宁结婚,有了孩子。
1959年老大斯科特出生,可惜才几个月就因为婴儿猝死综合征没了,这事估计成了他心里的痛。
再后来长女肖娜、三子大卫、小女艾米陆续出生,家庭慢慢成了他的靠山。
1961年,他干脆带着家人搬去犹他州,花500美元买了两英亩地,自己动手盖小屋。
他说那时候突然明白“自然在我生命里多重要”,想找个能感受到“永恒”的地方。
现在回头看,那地方不光成了他的家,还成了后来他干大事的起点。
护环境、搭电影台子
雷德福这辈子,除了在银幕前后折腾,还有俩事特别值得说,一个是搞了圣丹斯电影协会,一个是护着西部的自然环境。
先说说圣丹斯。
1981年他弄的这个协会,是非营利的,专门帮那些搞独立电影、搞戏剧的人。
现在的圣丹斯电影节,在美国独立电影圈里就是块“金字招牌”。
史蒂文·索德伯格1989年带《性、谎言和录像带》去参展,后来成了知名导演;昆汀1992年拿《落水狗》去,那独特的风格一下就被看见了;瑞恩·库格勒2013年的《弗鲁特韦尔车站》也是从这走出来的。
你想啊,要是没有雷德福搭这个台子,说不定不少有想法的新人、好片子,就真没机会被更多人看见。
2002年奥斯卡给了他终身成就奖,说他“革新了电影行业”,我觉得这奖真没给错,他不光自己做得好,还带着别人一起好。
再说说环保。
从1961年搬去犹他州开始,他就没停下护着西部的自然景观。
他加入塞拉俱乐部,反对乱开发荒野,还参与“犹他州红岩石荒野保护项目”。
2020年西部野火特别严重,加州那边过火面积大得吓人,好多人无家可归。
他专门给CNN写文章,说“大家对气候变化太不重视了”。
巧的是,同年10月,他58岁的儿子大卫也因为癌症走了。
大卫跟他一样,搞电影、做活动家、做慈善,本来能接着他的劲儿干,结果走得早。
一年里遇到这俩事,换谁都得垮一阵,但雷德福还是没放下环保的事,这份坚持真挺让人佩服的。
雷德福晚年也没闲着。
2017年他跟老搭档简·方达在网飞电影《夜晚的灵魂》里重聚,俩老人演得还挺有劲儿。
2018年他82岁,演了《老人与枪》,说这是最后一部主演的电影,但又说“不退休”。
他在CBS《周日早报》里说“退休就是停止,生活还在继续,为啥不尽情过”。
这话我特别认同,年纪大了不代表就得闲着,只要有想干的事,就该接着折腾。
现在雷德福走了,但他留下的东西还在。
圣丹斯电影节还在帮新人,西部的风景还在,他的片子《虎豹小霸王》《总统班底》《普通人》还能让人看了又看。
说白了,他这一辈子没被“英俊男主角”的标签困住,又演又导,还帮了别人、护了环境。
这种能把热爱坚持一辈子的人,不管过多久,都值得被记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