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一家知名三甲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赵医生的一则医疗科普视频引起了热议(红星新闻,2025)。视频中,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声称,“偷录”是因为怕医生知道要录像会不高兴,并表示如果医生治疗没问题,为什么要怕录像?赵医生则指出,要录像可以理解,但要提前告知,尊重医生,大大方方录。面对患者“偷拍”,医生该如何应对?一则具体判决案例可以给我们答案。
图源:红星新闻
被偷拍后医生拒诊?法院:有权拒绝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医疗场景中患者偷拍、偷录医生的情况越来越多,引发了大量社会讨论。典型案例之一就是 2022 年发生在某医院的甲状腺 B 超检查纠纷(健康报,2024)。
当天,患者在接受检查时未经允许擅自拍摄,医生当场劝阻无效后,中止了检查。患者认为,医院因此拒绝继续履行诊疗义务,侵犯了其“知情权”,遂将医院告上法庭,要求重新履行B超诊疗服务。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医疗服务合同的本质,是医院在收取诊疗费用后,为患者提供规范诊疗服务;而患者偷拍录像并不在合同义务范围内,甚至侵犯了医务人员的隐私与执业秩序。最终,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等规定驳回了患者全部诉求。
该案件为“患者偷拍医生”行为提供了法律层面的裁判参考,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首先,它明确了患者的知情权并不等同于“可以随意录音录像”,患者的权利边界必须尊重医生的职业尊严与隐私。其次,它确认了医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权拒绝提供诊疗,拒绝并非“不负责”,而是合法的自我保护。医疗场所虽是公共机构,但诊疗过程属于高度私密场景,既关乎患者隐私,也关乎医生人格与执业环境,随意偷拍不仅会让医生感到不适,更可能违法。
很多医护人员对偷拍行为极为反感。专家认为,医护人员对于偷拍行为的反感在于这种行为是不尊重、不相信医护的表现,除了容易影响医生的接诊心情、接诊效率外,还会干扰医生的正常诊疗活动(澎湃新闻,2024)。
医护人员的担忧并非无端而生,在被录音录像的情况下,医生担心一句用词不够严谨,就可能被误解甚至被作为“证据”指控。此前在医疗纠纷中,存在患者对录音录像进行剪辑、拼接,制造脱离原始语境内容的情况,并以此煽动舆论,导致医生面临不公正的网络舆论压力,而无端遭遇舆论压力的医生往往维权困难。
然而,医生即便面对偷拍所带来的不适与不信任,也不能用冲动的方式解决问题。2018年,一位男性家属违规进入某医院妇科诊区并与医生发生争执,擅自拍摄,最终医生在争执过程中打伤患者,被行政拘留3天,而男性家属也因扰乱医院正常医疗秩序遭罚款(中国日报网,2018)。
正如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所强调,法律是平等的,任何一方触犯法律都要承担责任,医生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寻求救济,比如请医院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处理,甚至打110报警,而不是自力救济(南方网,2018)。理性的处理方式,既保护了医生合法权益,也避免了事件扩大化和舆论反噬。
法院驳回患者的上诉已经证明了法律站在医生这一边,医生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如果患者明确公开提出录音需求,医生可以与患者进行协商,提前说明使用范围,如只允许录音医嘱,不得拍摄医生影像;或允许家属因“想要和没来现场的家属商量”需要录音,但不能对外传播。这种“有限度的接受”,既是对患者需求的尊重,也体现了医生的职业冷静与智慧。
若让我们从患者角度看,有时“偷拍”并非完全出于恶意。有时医嘱复杂,医学术语难懂,患者担心记不住,录音是为了回家复习或转述给家属。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偷拍不仅破坏信任,还可能触犯法律,加重医患间的对立氛围。
患者偷拍的背后,是医患之间长期积累的信任危机。一方面,医疗资源紧缺,医生就诊时间有限,解释难以面面俱到,患者容易产生被忽视感。另一方面,医患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听不懂医生解释,在本就高压的就诊情境中更容易产生焦虑与猜疑情绪。同时,舆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个别医疗纠纷被夸大报道,使患者不敢相信医生,而医生也要防范患者掀动对自己的“网暴”。
在这一背景下,要解决偷拍现象,根本在于重建医患信任,营造尊医氛围。
在改善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少不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生在诊疗中可以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治疗方案,并允许患者通过合理方式记录关键信息。而患者也应主动告知需求,在就诊过程中尊重医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比起医生与患者个人的力量,医院、政府等机构也应在构建友好就医环境这件事情上形成合力。
医疗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去给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和秩序,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北京市丰台区平和医患中心,2024)。医疗机构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从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方面进行考量和设计。比如诊室门上可以张贴“诊疗区域谢绝拍摄”。巡视保安或其他人员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出面进行劝阻。政府也应继续完善医疗法律体系,既保护患者的知情权,也保护医生的人格与隐私,对于恶意偷拍、传播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责,震慑不良行为。
医患本应是一同战胜病魔的“队友”,而非彼此猜忌、防备的“对手”。患者偷拍医生这一举动却折射出医患关系中的信任危机。解决问题不能仅靠禁止偷拍,更要通过对社会氛围的引导,共同营造一个尊重医生、关怀患者的良性环境。建立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医生保持专业与冷静,患者给予信任与尊重。
来源:好医生责编:一一声明:*本文仅提供信息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