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昨晚与尤文图特进行了一场热身赛,比赛结束后,许多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年轻中锋张子宇的身上,说实话,她这场比赛确实没有完全打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进攻端参与不多,防守时也显得有些吃力。
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看整场比赛的细节,其实不难发现,问题不完全出在她个人身上——球队的战术安排、队友的支持方式,以及她自身还处于适应阶段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了她的发挥。
先说说最明显的一点:张子宇在进攻端几乎被“隔离”了,这不是夸张,很多次她已经卡到了篮下非常深的位置,伸着手要球,但球最终还是没有传进来,外线球员要么选择自己投了,要么转移到了弱侧,甚至有些球明明可以给进去,却因为传得犹豫或者时机不对,最终变成了失误。
这种场面反复出现,其实反映出一个问题:目前球队还没有建立起围绕高中锋打法的稳定战术习惯,大家习惯了移动快、传导快的打法,突然有一个高点站在里面,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合理利用她。
你可能会说,中锋自己要位也得有力啊,但张子宇其实有不少次已经要得很深了,问题在于,她接球后的处理方式还比较单一,除了正向的投篮,还缺少背身技术和脚步变化,这让防守她的人比较容易预判,再加上如果传球质量不高,她很容易被包夹或切球,换句话说,不是她完全没能力,而是她还没被真正“用好”,自己也还没成熟到能应对各种防守压力。
再说防守,张子宇的移动速度确实偏慢,尤其遇到对手打挡拆或者频繁切换进攻方向时,她往往会显得有些跟不上,但这并不是无解的问题,很多拥有高大中锋的球队,都会通过团队防守来弥补这一点——比如让其他队员更快地轮转补位,或者利用她的身高镇守篮下,而不是让她频繁提上防守。
昨晚的比赛中,我们很少看到这样的协作,很多时候都是张子宇一个人暴露在外线,被迫去防小个球员,那效果当然不理想。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这场球中国女篮并没有全主力出战,像李梦这样的强力得分点不在,对手就敢更果断地包夹内线,王思雨这样组织能力突出的控卫缺席,也让球队的传球质量和战术发起受到了影响,篮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比赛,内外线是相互支撑的,没有外线的牵制和输送,内线打得再好也难以发挥,反之亦然。
其实从张子宇的个人条件来看,她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身高绝对是天然优势,在篮下一旦接到球,她的终结手感其实并不差,但她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她的脚步,没必要非练得像后卫那样灵活,而应该重点强化她在三秒区内的移动效率,教她如何利用腿长的特点做跨步、转身、要位,避免和小个球员拼频率。
另一方面,她的下盘力量和核心稳定性也需要加强,现在很多球她明明要到位了,但还是容易被顶出有效攻击区域,如果身体对抗能力提升,再加上更熟练的要球技术和终结手段,她在进攻端的威胁会大很多。
不少人说她还“不会打球”“悟性不高”,这种评价对于这个年龄的球员来说其实有点苛刻,张子宇还处在适应成年比赛节奏和强度的阶段,她需要的是教练组的耐心和队友的信任,而不是急于求成地把她推到一个还不完全适合她的节奏中。
从培养路径上来看,她可能更需要先在国内联赛中稳定出场,积累实战经验,同时配一名专职内线教练,从卡位、要球、篮下终结、防守选位等细节一点点打磨,国家队这个平台固然重要,但如果现阶段给她的压力太大,而支持体系又跟不上,反而可能影响她的信心和发展。
总的来看,张子宇这场比赛确实没有发挥出理想水平,但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它既涉及到球队战术设计的针对性,也关系到队友与她的默契程度,既反映出她个人技术环节的不足,也提醒我们在培养特殊体型球员时需要有更科学的方案,简单地批评她“跟不上”或者“不够努力”,并不公平,也不利于解决问题。
中国女篮如果真想好好培养这名年轻中锋,就得从长计议——从训练方法到战术设计,从心理建设到实战使用,都要真正贴合她的特点,也只有这样,张子宇才有机会在未来几年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中国女篮内线一个真正有威胁的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