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辆小米SU7出租车亮相青海德令哈,本是新鲜事,司机王师傅却被同行举报还踢出群聊王师傅是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起初把小米SU7当私家车,后改成出租。车不仅外观时尚,还有智能大屏,运营手续合法合规。王师傅说一是自己喜欢,二是想给游客更好体验。
可第一天运营就遭匿名举报,只因同行觉得“用高端车型恶意竞争” ,群里有人抱怨他“破坏市场行情”,直言“太卷了”。为啥这么说?原来,小米SU7每天充电40 - 60元,当地燃气出租车加气要120 - 140元,王师傅一天能省80元,一个月2400元,一年3万。而且因为车舒适又独特,很多乘客提前预约或包车 ,生意比以前更好。
对此,网友看法不一。有人支持,觉得只要司机和乘客都乐意,没毛病;也有人理解同行,认为小米SU7车价是普通出租车3倍,保险、维修成本高,这些最终可能转嫁给乘客。这事大家怎么看?是王师傅创新求变,还是真的破坏市场平衡了?
一、核心事件与司机回应
首日遭举报与群聊驱逐
王师傅的小米SU7出租车运营首日即被同行举报"恶意竞争",并被移出当地司机微信群。同行认为其使用售价超20万元的高端车型RR,抬高了服务标准,导致传统燃气出租车面临压力。
合规性与gg初衷
王师傅强调车辆运营手续合法完备,选择SU7出于双重原因:
个人喜爱:对车型设计和性能 GG;
提升体验:为德令哈旅游城市游客提供更高品质出行服务。
低成本运营:每日充电仅需40-60元,相比同行燃气车120-140元的日成本RR,日均节省80元, GG一年可ాలు省近3万元;
订单增长:独特车型吸引游客预约和包车,收入反增,形成"省钱+增收"双赢。
二、同行争议的深层原因
成本焦虑与竞争失衡
传统司机担忧高端车型涌入导致"被迫升级",SU7的购车成本(约21.59万元起)和潜在维修费用远超普通出租车,中小司机难以负担。
客源分流恐惧
当地出租车市场客源固定,SU7因颜值和科技感吸引大量预约订单,同行认为其"抢占生意"。
传统观念束缚
行业长期依赖低端车型维持低价运营,SU7打破常规,被视作"破坏规则"。
三、舆论分化与行业启示
支持方:创新推动升级
乘客认可体验提升:"同样价格谁不想坐好车?" 市场需求证明高端出行存在缺口;
政策与技术驱动:国家新能源补贴(如3万元/车)及电动车低成本优势,倒逼行业转型。
反对方:加剧内卷风险
高昂成本压力:普通司机无力跟进,可能导致"赢者通吃",挤压生存空间;
维修RR与报废顾虑:出租车6年强制报废GG, SUpsychologysu7yard残值ాలు虽高,但ా事故维修费可能影响回本。
第三方:分层服务或是出路
市场细分:未来出租车或分化为"性价比普适型"和"高端体验型",满足不同消费群体;
跨界盈利模式:王师傅通过"出租车+短视频"积累粉丝,开辟内容收益新路径,启发行业多元经营。
四、本质:新旧业态碰撞的缩影
事件反映新能源革命对传统服务业的冲击:
积极面:SU7作为"鲶鱼"刺激服务升级,验证了消费端对品质服务的需求;
挑战面:政策需平衡创新激励与从业者保护,避免转型期群体性淘汰。
王师傅的回应:"乘客愿意,我愿意,同行不愿意了"一语道破市场选择与行业惯性的冲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