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跌下了酒坛,飞天有点飞不动了。
![]()
浓眉大眼的茅台也有点下不来台了,经济上行期里的「白」富美,现在上桌吃饭也有人敢夹菜时转桌了。
最近的一条数据,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跌到了1770元,囤酒商脸都绿了,茅台没人抬了。
曾经作为地产链里、包厢与后备箱场景中的重要一环,茅台是无可争议的硬通货、社交货币,更是一种液体黄金、身上自带金融属性,连续多少年金身不破、走势高歌猛进。
因为茅台,贵州的茅台镇直接跟昆山玉山镇、佛山狮山镇等制造业高地平起平坐,成了全国最能打的千亿小镇之一。
茅台镇所在的贵州仁怀市,2021年高峰期,酒类企业达到了夸张的1779家,各类配套衍生公司更是超过2.5万家。
但随着进入下行区间、大家开始玩存量博弈,各种高端局腰斩、禁酒令补刀、电商平台串货、年轻一代不买账…茅台也有点蚌埠住了。
很直观的,依然去看仁怀市的酒企数据,经洗牌后今年已经腰斩到了868家,酒坛里的泡沫被出清了不少。
除了所谓“大环境”,这些年茅台本身的诸多微操,也确实让不少人迷惑。
被认为最大的败笔,或许就是与瑞幸的联名事件。
都知道这是想破个圈、讨好一下年轻人,热闹是挺热闹,存在感也刷了一波,但这波流量与你品牌心智对不上号啊,甚至严重点讲,品牌资产还被稀释了,奢侈品玩的是稀缺和身份认同,不是出来支个摊去吆喝,瑞幸倒是在偷笑。
反正茅台这些年有点像是喝高了,干了不少彪事。
一边是大搞冰淇淋这种明显想要巴结年轻人的产品线,一边又是各种PUA年轻人光喝洋酒不喝白酒。
前贵州茅台董事长季克良,几年前就有过一条金句,说年轻人不喝茅台,是还没到时候,20多岁还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晓得需要好酒喝。
结果这些年,Z世代终于成长起来上桌吃饭了,却更不愿喝白酒了,仅23%的95后会选用白酒宴请,其中飞天茅台在Z世代的渗透率已经低于15%。
年轻一代觉得,白酒这玩意儿,动不动打一圈卑躬屈膝的、太酒桌文化、太服从性测试了,大家就不能简单点嘛,关键现在也没什么生意可谈,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而且茅台的金融属性正在褪色,眼下茅台的社会库存超1.2亿瓶,是市场年销量的2到3倍,其中超六成都是所谓金融资产囤积、而非消费,所以不少玩家资金链承压很大。
当然,这事肯定不仅是讲茅台,只是说茅台作为一个上行期里的美学图腾,最具有代表性。
实际上,这些年各种什么古玩、佛串、邮票、天珠…很多老行当都有点蚌埠住了。
讲得再直白一点,老登们把持、急切需要新登们入场接盘的那些个老盘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摇摇欲坠、钱不好挣了。
粗线条来看,原因主要就两条。
一个是,故事讲不下去了。
你纯靠玄学老故事+信息不对称+爹味小圈子,年轻人不买账了,洋派的IP叙事+潮流美学+情绪共振,明显更讨巧,要炒也是去炒球鞋、炒Labubu,谁要去跟老登中登们学包浆个手串。
另一个更直接,确实没钱接你盘。
不只是说Z世代年轻人,各种所谓一二线中产们,都在玩一场捆绑游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失业率也上来了、动不动被优化了、家庭资产也坍塌了,一下子全对价格高度敏感了。
进商场吃个预制菜,以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反推价格,也开始较真了。
这么个基本面之下,你茅台自然是不能独善其身。
当然,茅台毕竟底子厚、血条长,涨涨跌跌中短期内问题也不会太大,只是说长远看,还是得有年轻人认你、愿意来接盘、且不只说吃你个冰淇淋、真得真金白银买你账。
反正马云此前也说过,不用担心年轻人不喝茅台,到了45岁以后他们会喝的。
那就看看到时候Z世代觉悟够不够,如果不给面就先罚酒三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