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跟随女主的人生轨迹,来到了大上海,褚韶华已经消失,来到上海的是一个叫朱沙的女人,之所以来上海,是因为二妞在这儿,对于韶华来说,可以投奔的人大概就只剩下二妞。
来到一个陌生城市,如何生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还是需要工作,需要赚钱,所以朱沙在按照信件上的地址找不到二妞之后,就去了火车上遇到的女孩所说的纺纱厂,入厂做了女工。
褚韶华的娘家不算有钱,但是她从小到大,也没有过上过做女工的这种穷苦日子,之前还在计较是吃粗粮还是细粮,而不是喝着没有米粒的米汤,连续工作超过12个小时,这种日子大概是在来上海之前从来没想过的。
从祁州到上海,是女主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繁华富裕是属于钱权阶层的,而底层劳动者的日子苦不堪言,甚至面对不公也选择接受和习惯,否则就面临被辞退,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这其实是一个两难境地。
故事发生年代不同,但牛马的心路历程总是相似的,要么忍,要么走,走总要有另一条路才能使真的走,否则是一个围城进入另一个围城,一个火坑进入另一个火坑。
我们看过不少民国戏,对于当时女工的境地和遭遇在影视剧中多有表现,但是这部剧确实传奇,朱沙动手打了来骚扰女工的混混,并说服一千多女工罢工,因为她知道工厂需要赶工期,不敢拖延也来不及招人,这是最好的时机。
女工们的诉求是每天工作不超过12小时,提高伙食质量,把宿舍都修好,并且开除闹事的混混,这些要求看起来都不过分,都是合理的,就这么僵持了两天,老板也就同意了,这次罢工就成功了。
但是作为代价,罢工的组织者朱沙,直接被工厂辞退,这也符合情理,谁愿意在自己的工厂留下一个“刺头”呢?这女人太有煽动性,今天罢工成功了,不知道下次能做什么。
我惊讶的是,能够组织并成功罢工维权,这可不是一般的能力,女主竟然做到了,并且从第三视角看,她真的非常具有革命精神,也许是从夏初那里被洗礼的,或许她本身就具备革命思想的火种,有的人天生就是领袖思维,非常传奇了。
做女工这段经历,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有了一个弟弟,一个9岁的弟弟,未来将作为亲人陪伴在她身边,弥补她失去女儿的那个情感上的黑洞,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