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南充召开。来自四川省生态环境系统代表沿着百牛渡江生态区、河舒镇、新园乡宽敞沟村源点的观摩路线,沉浸式解码南充以“三三工作法”激活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创新实践。
百牛渡江生态点位
活动当天,代表们先后走访了河舒镇“绿手环”驿站、新园乡宽敞沟村“绿手环”源点及百牛渡江生态点位,切身感受“绿手环”模式如何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群众一起干”的转变。
“‘绿手环’的核心是搭好‘县—乡—村’三级阵地的‘骨架’。”“我们每月3个逢场日‘开门迎客’,既能搞环保宣讲、积分兑换,又能接受群众投诉,最近已经处理了21个问题,群众满意度100%。”村社源点则由村“两委”、老党员和产业带头人组成4人志愿小组,每月至少开展1次“最美庭院户”评选、1次“守护家乡河”活动,再结合农时农事搞技术培训,环保服务直接“送货上门”。
参观当地特产
“三支队伍”是支撑“绿手环”的中坚力量,即机关志愿者、专家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环保、农业、文旅等部门组成的机关志愿者,结合职能送政策送技术。高校、农科院的专家志愿者结对帮扶,解决产业生态难题。现场了解到,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作为专家志愿者代表,每月都会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坝坝会”讲解绿色种养技术,为宽敞沟村桃李产业园解决化肥过量使用问题。蓬安县欢乐团演出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德良作为社会志愿者,则通过表演“金钱板”宣传环保理念。目前,南充市蓬安县“绿手环”注册志愿者已达到109人,累计带动5万余人次参与。
查阅“绿苗积分”台账
“绿苗积分”是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的关键机制。河舒镇驿站工作人员向代表演示:“巡河1小时可积5分,交10节废电池积8分,获评‘最美庭院户’一次积20分,积分可直接兑换生活物资。”蓬安县狮坪村通过积分激励,仅投入0.48万元物资就动员120余名村民完成沟渠清淤,较聘用劳务节省费用近2万元,成功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绿手环”创新“党建引领、积分激励、监督反馈”三套机制,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动员激励农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成功“把农村居民培养成环保志愿者”。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153场次,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
蓬安县河舒镇现场会
如今,南充“绿手环”模式已在蓬安建成5个乡镇驿站、7个村社源点,还有17个驿站、28个源点正在建设中。按照规划,2025年底将实现蓬安整县覆盖,2026年向全市5个县(市、区)推广,2027年实现南充市全覆盖。“我们希望通过‘绿手环’,让群众从环保‘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形成农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持久力量”,南充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最后,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南充“绿手环”破解了农村环保“缺阵地、难组织、无保障”的痛点,尤其是“三三机制”让服务有阵地、干事有队伍、参与有动力,值得学习借鉴。
来源:人民日报
声明:转载出于宣传服务广大市民、弘扬正义、正气、警示之目的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联系本平台,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