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陈阿姨退休后一直帮儿子带孙子,最近总觉得肩膀酸胀得厉害,低头哄孩子时,后颈的“富贵包”也越发明显。她总听邻居说:“你这是湿热重,拔火罐把湿气吸出来就好了!”某天刷短视频时,她看到一位博主演示“居家拔罐教程”,操作简单,工具也不贵,便立刻网购了一套真空罐和酒精棉。
收到货当天,陈阿姨对着镜子,把罐子扣在肩颈处,拧紧阀门。起初只是微微发紧,可10分钟后,她突然感觉手脚发麻,想取下罐子时,却发现手指不听使唤,整个人像被“定住”一般,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
幸好儿子下班回家及时发现,紧急送医后,医生诊断为“拔罐时间过长导致局部毛细血管过度扩张,引发短暂性神经压迫”。陈阿姨后怕地说:“要是再晚半小时,我这条老命可能就没了!”
一、淤血到底是什么?真的是毒素吗?
拔罐后皮肤上那片紫红色的瘀斑,常被不少人当作“身体排毒成功”的证据,可真相却和“毒素”八竿子打不着。
当罐子扣住皮肤,内部空气被抽离形成负压,皮肤会像被无形的手向上提起,连带着皮下毛细血管也跟着“遭殃”——原本细小的血管被拉伸、扩张,甚至直接破裂。红细胞趁机从血管里“溜”出来,渗入周围的组织间隙,这些外渗的血液氧化后,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紫红色瘀斑。
瘀斑的颜色深浅,和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吸力越大、留罐时间越长,血管破裂得越彻底,瘀斑自然越深;皮肤薄的人毛细血管更“娇气”,稍微一刺激就容易显色,而皮肤厚的人则可能只留下淡淡的红印。
若是传统的火罐,罐内的温热还会“火上浇油”——高温让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速血液渗出,瘀血看起来更明显。
但无论如何,瘀斑只是毛细血管的“正常反应”,和毒素毫无关系。人体的排毒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肝脏负责代谢有害物质,肾脏通过尿液过滤废物,肠道则排出食物残渣,皮肤的主要功能是屏障保护,可不是“排毒通道”。
二、拔火罐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尽管瘀血≠排毒,但拔火罐并非毫无价值。在专业操作下,它确实能带来以下益处:
1.缓解肌肉酸痛
对于长期伏案、肩颈僵硬或运动后肌肉疲劳的人,拔罐能通过负压刺激局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乳酸代谢,从而减轻酸痛感。
2.辅助改善慢性疼痛
一些研究表明,拔罐结合其他理疗手段(如针灸、推拿),可能对慢性腰痛、纤维肌痛等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需注意,它不能替代正规治疗,仅作为辅助手段。
3.心理放松作用
拔罐时的温热感和皮肤牵拉感,能刺激人体分泌内啡肽(天然止痛剂),带来短暂的放松感。对于压力大的亚健康人群,这种“仪式感”本身也有心理调节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拔罐是“辅助疗法”,而非“万能药”。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
三、拔火罐的三大误区,你知道吗?
在拔罐这件事上,不少人存在认知误区,稍有不慎可能既伤身又无效。最常见的当属“瘀血越深,排毒越多”的错误观念——有人拔罐时刻意要求加大吸力、延长留罐时间,甚至追求“紫得发黑”的瘀斑,认为这才是“排毒彻底”的标志。
实际上,瘀斑颜色深浅只与吸力强度、留罐时长及皮肤敏感度相关,和毒素毫无关联。过度追求深色瘀斑,反而可能让皮肤因毛细血管破裂过度而出现水疱、破损,甚至引发感染,可谓得不偿失。
另一个被过度神化的说法是“拔罐能减肥/祛湿/治百病”。先说减肥,脂肪分解需要运动消耗或医学手段干预,拔罐仅能通过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无法直接分解脂肪细胞,更不会让瘀血“燃烧卡路里”。
再说祛湿,中医里的“湿气”涉及脾胃运化、气血循环等多系统问题,拔罐虽能通过改善局部循环缓解水肿等表症,却无法从根源调理体质;至于“包治百病”更是无稽之谈,从感冒到癌症,目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拔罐能替代正规治疗,盲目依赖反而可能延误病情。
还有人觉得“自己拔罐更方便”,实则风险重重。非专业人士难以精准控制吸力大小和留罐时间,操作不当极易引发意外:用火罐时若酒精棉球滴落或温度过高,可能烫伤皮肤;留罐位置不当可能压迫神经;体质虚弱者还可能因疼痛刺激引发低血糖或晕罐反应。拔罐虽是传统疗法,但“专业事还需专业人”,切莫因一时方便让健康“买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