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看到的奶茶店员分享,多是店里忙碌瞬间、备料日常或者新品测评。
但这一次,不少人改了画风:镜头前,几个店员站成一排,听到“青橘柚子冰”或“冰镇杨梅瑞纳冰”等饮品名时,立刻撒腿就跑,动作幅度之大,仿佛在上演“全员逃走”。
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古茗员工留言说:“我最怕就是捣青橘,还得加柚子肉,每次都手忙脚乱,还容易翻车!”
另一边,瑞幸的同事也笑称:“冰镇杨梅瑞纳冰的流程特别长,光碎冰、封口、加浆就走好几道工序,我都能围着门店跑三圈。”
就连喜茶员工具体“点名”了芝士糯糯系列,感慨要提前熬煮、费时又伤手臂,“做完一杯感觉手正抖。”
这种看似“集体吐槽”的视频很快在各个平台刷屏,普通网友也借机在评论区互动:“原来最火的爆款背后,对店员来说是最难对付的‘大魔王’。”
店员“最怕”饮品,到底难在哪?
制作步骤多,细节繁琐
有些畅销单品的配方花样多、程序复杂,对店员的要求也自然更高。
比如,制作青橘柚子冰,既要压出新鲜青橘汁,也要手动添加柚子、柠檬、糖浆、冰块,再和茶汤混合搅打。繁琐的步骤往往意味着出错率高,尤其在高峰期,稍不留神就要返工
瑞幸员工提到的冰镇杨梅瑞纳冰更是典型,先要投辅料、加糖,加完之后再放碎冰机,再倒杨梅泥,甚至封口前还要仔细调整甜度和口感。对普通饮品来说或许只需六七步,这些“难度款”往往要十多步。
耗时久,且离不开“纯手工”
在奶茶门店中,部分原料仍然依赖人工处理。譬如鲜果茶用的新鲜杨梅、葡萄、百香果,需要店员清洗、去核、挖果肉,机器可以帮到一些忙,但没法完全替代手工。
喜茶那款“芝士糯糯”,糯糯需要长时间熬煮并持续搅动,否则就会粘锅或影响口感。有店员打趣说:“我这胳膊一年到头就没休息过。消费者管它叫重芝士,我管它叫‘重体力活’。”
此外,一些需要现场榨汁或打浆的饮品,也面临机器用完后要深度清洁的问题。一个配方做完,碎冰机、榨汁机上到处是果渣、糖液,擦洗起来十分费工夫。
做完一杯,收尾也“坑”
有员工吐槽:“有些饮品做10分钟,清洗整理要半小时。”果泥、芝士糯糯黏性强,残留在容器底部,想清洗干净并不容易。如果正好碰上门店排队,自己还得抓紧点儿节奏,以免后续工具不够用。
还有些饮品原料不宜长时间暴露在常温下,做完后必须立刻入冷柜储存,否则就可能变质。清洗工具、归置原料,流程叠在一起,收尾工作拖得更久。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一个被吐槽的饮品是顾客不爱的。它们往往是销量高、口碑好的“人气王”。复杂度高常常代表更用心的选材、更鲜活的口感,也意味着消费者得到了更好的体验。
但在店员眼里,这些环节都需要真刀真枪地手工操作,相当考验功夫。
当然,也不是做得越复杂就一定好喝,但消费者会倾向于体验差异化的风味,包括特殊配方、独特口感等。对品牌方而言,这也是在同质化严重的奶茶市场中突围的重要手段。
店员们通过“吐槽挑战”表达的并不是真抱怨,而是希望消费者能理解:自己“想跑”的不是哪款奶茶,而是繁琐、重复的操作带来的压力。
高峰期连轴转,一天下来手酸背痛还埋头刷杯子,那种辛苦不言而喻。
其实,有些品牌已经在努力优化。例如,喜茶尝试将水果去核、去皮等环节交给自动化设备;霸王茶姬则有第三方公司承包门店打烊,缓解店员的清洁和收尾工作。
此外,一些门店会在后场集中洗切水果,把人力相对分工细化,也能减少前台的忙乱。
对品牌而言,优化流程、适度引入自动化,本身也是提升产能、减少出错率的好方法。
毕竟,员工开心,顾客才有更好的消费体验;而产品口感与创意,也会在平衡好效率与品质后,走得更长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