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气,达到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的目的,我国从1994年开始评选两院院士,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年评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将1955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都算做了院士,截止目前(2025年增选名单未公布),我国共有中科院院士840名,包括外籍院士154名。工程院院士964名,其中包括外籍院士124名。
两院院士列名介绍:
第三十七位:董家鸿 院士
主要从事肝脏外科、数字外科、复杂胆道病和肝脏移植研究。
董家鸿
董家鸿 1960生,苏省灌云县人,肝胆外科、肝脏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
兼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等。
一、成长经历:
1976年,高中毕业后下乡知青;
1977年,恢复高后,考入了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1983年2月—1985年12月,就读于第三军医大学普通外科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6年1月—1989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全军肝胆外科中心担任住院医师、助教;
1989年6月—1994年11月,担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全军肝胆外科中心主治医师、讲师;
1990年9月起,在第三军医大学普通外科专业攻读博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4年12月,出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全军肝胆外科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6年,破格成为正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年仅38岁的他成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中心的主任,是当时全国医学大中心最年轻的科主任;
1998年12月—2000年12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担任全军肝胆外科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1年1月起,担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普通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调入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2007年12月,晋升为专业技术三级;
2013年,晋升为专业技术二级;
2014年3月,从军队转业入职清华大学,担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主任医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
2016年1月,出任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
2017年3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成立,董家鸿担任首位院长;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2月,担任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院长;
2023年4月,担任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院长。
二、个人荣誉:
1996年,全国百名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2000年,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
2015年4月,美国外科学会荣誉会士、欧洲外科学会荣誉会士
2017年5月,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提名奖 ;
2017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9月,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 ;
2019年,中国胆道外科杰出贡献奖;
202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2021年8月,中国好医生;
2021年 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临床医学奖)、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4年,第九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
2025年,2024年度青海省科技奖-科学技术合作奖。
三、科研成果及贡献:
董家鸿 院士,是中国当代肝胆外科的领军人之一,被誉为国际精准外科的开拓者。他从医30余年,带领团队“开别人开不了的刀,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屡屡突破外科的禁区,救治了数以万计来自海内外的复杂疑难肝胆胰病患。
在国际上首创“精准外科”新理念,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确立了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三要素平衡的系统化干预策略,构建了以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关键外科技术,破解了肝胆外科手术中定位、定量、定构和精控的系列难题。精准外科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胰腺外科、胃肠外科、脊柱外科、整形外科、肿瘤外科、介入治疗科等诸多临床专科领域,促进了当代外科理念和范式的革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