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离婚人数为287.9万对,2023年,全国离婚人数为259.3万对。
2024年更加恐怖,离婚人数353.1万对,而结婚人数只有610.6万对,离结比高达57.5%。
也就是说,有100对新婚夫妻拿着结婚证出来,就有57对拿着离婚证出来。
离婚潮,肉眼可见的到来了。
可令人疑惑的是,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为何离婚率不降反增,压垮婚姻的到底是什么?
在不少城市,每逢节假日,不再是结婚大厅拥挤,反倒是离婚登记大厅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
为了节约时间,有些地方甚至要求提前一周预约,这一幕,成了当下婚姻现状的真实写照。
过去人们形容婚姻是围城,如今更多人选择不进或快退。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83.5万对,创下历史新低,而离婚则达到了287万对。
到2023年,虽然结婚人数回升至768万对,但离婚依然有259万对。
到了2024年,结婚人数再度下降至610.6万对,离婚却飙升到351.3万对。
很明显,这已经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个持续的趋势。
30到45岁的中年群体,现在成为了离婚的主力军,他们正处在人生最疲惫的阶段,既要养孩子,又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还背着房贷车贷、孩子的补课费。
根据上海市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离婚登记平均年龄为43.5岁,这群人不是不懂婚姻的意义,而是在现实的重压下,被迫放手。
另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离婚的行列,25到29岁这个年龄段的夫妻,离婚增长显著。
他们结婚的理由可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一场旅行的浪漫,或是父母催促下的妥协,但生活的琐碎、经济的压力,很快就让所谓的爱情消耗殆尽。
现如今,婚姻的投产比成了不少人衡量的标准,很多人发现,每天早出晚归,努力赚钱,换来的不是家庭的温暖,而是无休止的争吵。
一方觉得自己养家太累,一方觉得自己带娃太苦,谁也不想再忍。
在这种情况下,感情已经不是维系婚姻的唯一要素,不少人坦言,自己不是不爱了,而是没力气了,生活的成本太高,让人连吵架的精力都没有,更别提沟通和理解。
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也悄悄改变了婚姻的底层逻辑,过去婚姻是合作生存,如今很多女性经济独立,既能挣钱又能养娃,不再非得依赖婚姻,她们更敢于追求情绪价值和精神共鸣,也更敢于说再见。
家务和职场的双重负,担常常压在女性身上,很多人感觉婚后反而活得更累,在婚姻中,她们既要当好员工,又要当好妈妈和妻子。
但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参与度始终不高,这种不平衡,成为矛盾的导火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年轻人的婚姻观也在不断转变,他们不再把婚姻当成人生的必经阶段。
在社交平台上,不婚主义单身快乐成为热门话题,他们更看重精神上的匹配,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稳定。
有些人说,不婚是逃避责任,但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他们不愿意像父母那样凑合过,更不想复制上一代的婚姻模式。
父母的干涉,往往会让年轻人更抗拒婚姻,从安排相亲到催促结婚,再到婚后生活的干预,很多夫妻发现,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四个人、六个人的拉锯战。
当夫妻关系总被外力牵扯,很多原本可以沟通解决的问题,逐渐演变成无解的矛盾,年轻人害怕进入这样一段关系,与其将就,不如退出。
除此之外,现代人越来越在意情绪价值,他们希望伴侣能提供情绪支持、理解自己、共同成长,一旦发现对方无法满足这些精神诉求,就会迅速产生疏离感。
没有沟通,没有尊重,没有支持,婚姻自然走向崩塌,过去忍一忍就过去,如今却变成忍不了就离,情绪的积压没有出口,最终只能在离婚协议上落笔。
法律政策也对离婚趋势有一定影响,2021年起,离婚冷静期正式实施,30天的等待期让一部分冲动离婚的人重新考虑。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依然按期来办手续,这说明离婚已不再是突发的情绪反应,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在一些地方,冷静期内撤回离婚申请的比例高达60%,但长期来看,并未能阻止离婚数量的回升。
但不少婚姻走向终点后,留下的却是给老人和孩子的沉重现实,很多爷爷奶奶被迫承担带孙子的任务,甚至要为孩子的离婚兜底,出钱、出力,甚至出房。
而且有些再婚的父母对孩子不再负责,孩子成了婚姻的孤儿,他们的心理创伤很难修复,可能影响下一代的婚姻观,这种代际连锁反应,值得全社会警惕。
不得不承认,婚姻在某些人眼中,已经变成了一种利益交换,不少人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跃升,或者寻求经济保障,一旦目的达成,感情便不再重要。
有人精致利己,在婚前表现得完美,婚后暴露本性,一旦发现对方无法提供自己想要的资源,便迅速抽身离开,这种功利化的婚姻观,消耗了婚姻本该有的温度。
还有些人对离婚充满幻想,认为结束一段关系后,下一段一定更好,社交平台上,那些晒二婚幸福生活的视频火出圈,让不少人对离婚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但这些只是个案,现实的二婚并没有那么理想。
当婚姻成了一次次试验,真正的情感就被消磨殆尽,人们在一次次离婚中,逐渐失去对亲密关系的信任,也让婚姻这件事本身变得越来越脆弱。
婚姻,归根结底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感情只是启动这段合作的钥匙,但真正维持它的,是双方的投入、协作和责任。
没有钱,婚姻很难稳定,只有感情,婚姻也难长久。
现实告诉我们,婚姻不是童话,而是一场漫长的经营,它需要沟通、理解、付出,更需要双方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同步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