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扫地僧品牌营销笔记——
●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遗址静静地矗立着,那些冰冷的建筑曾是中国活体实验受害者的人间地狱。今天,遗址博物馆里参观者的脸上依然浮现着难以掩饰的震惊与痛苦。
1987年,日本老兵东史郎做了一件许多同胞不敢做的事——他公开了自己的战时日记,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并亲赴南京谢罪。等待他的不是赞许,而是日本右翼的恐吓和长达十几年的官司。
东京法庭无视他提供的确凿证据,最终判决他败诉。这位勇敢的老人曾坚定地表示:“要为维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为正义斗争到底。”
01 暴行铁证,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1931年至1945年间,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实施了系统性战争暴行。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万,经济损失超过六千亿美元。
哈尔滨的“四方楼”是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研究生产细菌武器的大本营。日军将大批中国人用于细菌和毒气试验,残忍地称他们为“马路大”(日语“原木”)。
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3000公斤纯细菌。而每135克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这些数字背后意味着难以计数的生命可能被摧毁。
日軍曾组织远征队在湖南常德等地区投撒鼠疫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战争期间因遭受日军细菌战和细菌实验而死亡的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
02 生物战争,违反国际法的国家犯罪
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战争史上使用化学武器最频繁、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化学战。
有确切时间、地点及造成伤害情况记录的就多达1241例,使用地点遍及中国的18个省区,造成我国20多万人伤亡。
日本学者粟屋憲太郎、吉見義明、鬆野城在他们编撰的《毒气战相关资料》中详细记录了侵华日军在中国运进、储存、使用化学武器的事实。
至1941年底,日军大本营至少向中国战场的日军补给了各类毒剂炮弹45万枚,毒剂航弹7700枚,毒烟筒约100万枚,以及散装毒剂68吨。
03 审判不足,战后追究的不彻底性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但过程存在明显缺陷。在“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的审判上,被告和辩方有计划地作了大量伪证。
例如,松井石根在“宣誓口供书”中声称自己在华任职十二年致力“日中亲善”,为“保护、爱抚良民,尊重外国权益”特别命令要肃正军纪风纪。
支那
但通过查寻事发时的第一手文献,研究者发现被告和证人的日记等材料与他们的证词不仅不能吻合,甚至恰恰可以作为反证。
松井石根的日记中,无论在淞沪战役期间还是攻打南京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所谓命令要肃正军纪风纪的记录。
04 教科书篡改,系统性的历史修正
20世纪50年代,随着冷战对峙加剧,美国逐渐放松对日管制,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他们策动文部省修改《学习指导纲要》,将“战败日”改为“休战日”,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出中国”等。
2025年4月起,日本全国初中陆续启用新版教材,其中对战争的叙述方式呈现三大恶劣动向:重大事件表述的模糊化与污名化、战争整体脉络被人为割裂、推动教科书整体右倾化。
涉及南京大屠杀,帝国书院用“南京事件”一笔带过;东京书籍虽在脚注中稍有提及“南京大屠杀”,却抛出“受害人数尚无定论,仍在研究中”的论调。
大多数教科书通过将1931—1945年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分立叙述,割裂侵略战争的连续性,营造“被动应战”的虚假历史观。
05 靖国神社,军国主义的象征崇拜
靖国神社在日本并不是一般的神社,它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日本在国内战争和对外侵略战争中死去的250万官兵的灵牌,其中包括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
日本政府成员参拜这样一个神社,很显然,无论以私人身份,还是以公职身份参拜,都意味着国家对过去侵略战争的态度和认识,意味着对战争罪犯的肯定。
2025年4月,日本首相石破茂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大批国会议员和部分内阁副大臣前往参拜。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就此表示,中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06 战后赔偿,回避责任的法律博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与一些国家签订了和平条约和赔偿协议,但对于中国民众的战争受害赔偿问题,日本政府一直采取回避和否认的态度。
许多中国战争受害者及其家属多年来试图通过日本法院寻求道歉和赔偿,但大多数案件都以败诉告终或被无限期拖延。
日本法院经常以“国家无答责”(国家不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时效已过或已经通过条约解决等理由拒绝赔偿请求。
这种拒不赔偿的态度与德国对 Holocaust 受害者的赔偿形成了鲜明对比,德国至今仍在继续为二战受害者提供赔偿。
07 为什么我们不原谅?——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
我们为什么不原谅日本?这个问题本身需要澄清——不是我们不原谅,而是日本政府从未真正以诚恳态度承认历史罪责。
日本政府自二战后以来一直采取各种方式美化自己在战争中的侵略事实。这种美化不是偶然的,而是系统性的、有计划的历史修正主义行为。
日本这种“受害者”教育方式最显著的危害,体现在兜售“虚假的和平主义”,无法让民众了解核爆灾难的根由和日本应负的战争责任。
日本政府在核爆问题上只强调灾难后果,却回避核爆发生的因果关系。这种“选择性过滤”的教育方式,使日本民众无法了解广岛、长崎悲剧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后果。
08 遗弃化学武器,持续伤害的实物证据
日本战败后,为掩盖其在中国的罪行,将大量未使用以及来不及带走的化学武器秘密掩埋或丢弃在山间密林、江河湖泊、海港滩涂,甚至居民区中。
据吉林省档案馆相关资料记载,解放初期,仅吉林省敦化地区在清理日本遗留在华化学武器过程中就先后有800多人中毒。
战后至今70年里,已有超过2000人受到日本遗留在华化学武器的伤害,并且这些化学毒剂给受害者所造成的伤害是终身无法治愈的。
那些尚未被发现的日本遗留在华化学武器因为已在地下埋藏了70多年,锈蚀严重,仍然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的生命和环境安全。
截至2025年,日本全国初中陆续启用的新版教材中,超过80%将钓鱼岛标为“日本固有领土”。
大多数教科书通过将1931—1945年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分立叙述,割裂侵略战争的连续性,营造“被动应战”的虚假历史观。
日本青少年对“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人体实验”“慰安妇问题”等历史事实一无所知。这些年轻的面孔在和平纪念馆里看着原子弹爆炸照片时,只知道自己是受害者。
历史真相不会因为掩盖而消失。2021年,日本政府将“随军慰安妇”定性为“不恰当表述”,并强制修改已发行教材。但那些深埋地下的化学武器仍在不时伤害中国平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