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近年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银发消费市场,“银发服务业”日渐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反映出银发群体正从“养老”转向“享老”,悦己属性更加凸显。而银发研学旅游的异军突起,正成为旅游从业者眼中的新蓝海。这种以“边游边学”为核心的新型养老方式,也成为中国银发群体丰富退休生活、消费体验升级的生动注脚。而其更深层,是银发旅游正在经历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从“独自出行”到“社群结伴”的深刻转型。
所谓“研学”,是一种以增长阅历、开阔视野、丰富旅游者的人生经历为目的,提高和训练其认知水平和能力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对银发群体而言,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观光旅游的局限,一方面让银发旅游不再局限于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而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新认知、新技能,如非遗技艺、书法绘画、数字技术等。另一方面,银发研学能够让参与者在旅途中,通过与同行者的社交互动缓解孤独感、疏离感。正如不少银发参与者的感想:“研学不仅看了风景,更找到了‘聊得来的伴儿’。”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社群联结,能够有效打破银发群体中常见的“社交孤岛”。
对旅游产业而言,银发研学的兴起,也对旅游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旅游市场主体加速转型,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化、定制化、精细化。过去,部分银发旅游产品存在“低价低质”“强制购物”等问题;而研学需求的爆发,淘汰了一些落后的银发旅游产品供给。例如,一些旅行社设计的“中医康养研学路线”,不仅安排专业医师随行讲解养生知识,还会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定制项目强度;一些景区也开始为增设大字版导览牌、无障碍休息区。这些细节改进,是市场需求得到响应、带动服务升级的直接体现。
此外,银发研学对“安全保障、服务规范”的更高要求,也间接推动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加快了安全保障、服务规范的标准化。目前,多地文旅部门已顺应市场变化,开始制定银发研学服务标准,明确研学导师资质、应急预案流程,细化到将“健康评估”纳入报名环节,以预防代替被动补救,保障银发旅游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银发群体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客观来说,银发研学火热的市场表象下,也存在银发旅游品类常见的种种问题。要推动银发研学与银发旅游进一步迈向高端化,还需从政策、企业两个层面协同发力,破解当前发展中的堵点。首先在政策层面,需加快构建专项标准与监管体系。当前各地虽然对银发研学有所安排,但宏观上仍缺乏针对性规范。应加快制定银发研学旅游服务标准,明确课程设计、导师资质、医疗保障等核心要求。同时应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虚假研学”“低价陷阱”,通过信用评级、产品备案等机制,保障银发群体消费权益。
其次在企业层面,要聚焦产品创新与高端化升级。由于银发研学旅游既有独特的旅游属性,又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因此课程内容需贴近生活,注重加入传统文化、科技创新、养生健康等银发群体关注的主题,满足其对知识和生活品质的追求。此外,教学形式也要丰富多样,注重体验和互动,并通过有一定挑战性任务的完成获得认证证书,增强研学的仪式感与参与感。同时,研学的社交属性是重中之重。放慢旅行的节奏,组织高品质社交活动,引导银发旅游者更加关注旅行的质量,助力拓展“趣缘”人际关系圈层,以高品质支撑起高端定位。 银发研学不仅为银发群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打破了“老年人只能静养”的刻板印象。更高质量的银发岁月,将让银发经济品质化、高端化的道路走得更稳、更远。
(作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