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在厨房待过,肯定见识过蘑菇的魅力,无论炒、烤还是炖,蘑菇总带着一股“肉味”,咬上一口,弹性十足,鲜香四溢,甚至让不少素食者和肉食党都为之折服。
为什么蘑菇能做到如此“以假乱真”?答案其实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也更有趣。
天生自带“肉感”,蘑菇的秘密藏在细胞结构里
你可能没留意,蘑菇的“肉质感”并不是偶然。科学家早就发现,蘑菇细胞壁的核心成分是几丁质,这和螃蟹壳、虾壳里的纤维是一回事。几丁质坚韧而有弹性,赋予了蘑菇那种独特的嚼劲。
再加上蘑菇内部“纤维束”般的排列方式,一口下去,和肉类的“纤维感”高度相似。这也是为啥猴头菇、香菇、甚至一些“树鸡蘑”能让人一度以为自己在吃肉。
植物世界其实早有“模仿肉”的高手。比如菠萝蜜,长长的纤维撕开就是“手撕猪肉”的既视感。只不过,蘑菇在纤维结构和弹性上,更接近动物肉类。
如果说质地是“假肉”的骨架,那鲜味才是灵魂。蘑菇和西红柿、海藻一样,富含谷氨酸,这正是“鲜味”的化学基础。
几丁质结构
每当你咬下一口蘑菇,谷氨酸就会刺激你的味蕾,让你产生“满足感”和“饱腹感”,这和吃肉时的感觉如出一辙。
蘑菇经过煎、烤、炖等高温处理,表面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这正是牛排表面那层迷人脆皮的来源。美拉德反应为蘑菇带来了浓郁的“焦香”和复杂的风味,让其在味觉上进一步接近肉类。
别忘了,洋葱、大蒜等辅料释放的硫化物,孜然等香料的醛类物质,也能和蘑菇“联手”搭建出烤肉般的气息。这些都是中餐和西餐高手们“以素乱荤”的秘诀。
今天,科学家和创业者们已经不满足于“用蘑菇模仿肉”。他们瞄准了蘑菇的“菌丝体”,也就是蘑菇地下那一大团分支网络。
比如Prime Roots、Mourish这些品牌,直接培养菌丝体,让它自带纤维质感,无需重度加工就能“以假乱真”。
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甚至用工程力学去测量“植物基香肠”的压缩、拉伸性能,发现蘑菇类原料最容易“仿肉成功”。
但要想彻底复刻牛排、鸡胸肉这些整切肉,依然是科学界的难题,毕竟动物肌肉的结构远比植物和真菌复杂得多。
肉的风味不只是“咸鲜”,还要有层次感和复杂的香气。发酵,是人类千百年来提鲜、增香的秘密武器。
德国科学家发现,把洋葱和真菌一起发酵,能让洋葱的刺激性消失,变得鲜美浓郁,甚至模拟出肝脏和香肠的风味。初创企业已经把这种“发酵风味剂”加进植物肉饼里,让成品更像真肉。
不过,蘑菇的蛋白质含量却不是天生就高。新一代创业公司尝试用富含蛋白质的养料培育蘑菇,把蛋白含量提高到普通蘑菇的四倍。
蘑菇不仅能“冒充”肉,还能在营养上追赶甚至超越肉类,成为真正的“蛋白升级包”。
当然,肉的吸引力从来不只是味觉。肉往往被看作“享受、力量和成功”的象征,甚至有点“男性气概”的文化意味。我们渴望丰盛、厚重、味道强烈的食物,这种文化基因让人对“肉感”总有执念。
正因如此,蘑菇和各种真菌、植物,哪怕永远无法100%复刻肉类,也依然值得我们在厨房大胆尝试。
毕竟,馥郁、鲜美和满足,从来不只属于动物肉。炖一锅蘑菇、烤一盘蔬菜、炒一把豆制品,只要方法得当,同样能带来味蕾“顶级体验”。
蘑菇为什么这么“肉”?它的答案写在几丁质纤维和谷氨酸里,也藏在美拉德反应的锅气中,更体现在人类对美食的创造力里。
它既是科学的产物,也是文化的镜像。下次你咬下一口鲜香蘑菇时,不妨想想:所谓“肉感”,其实并不专属于动物,也许大自然早就为我们准备了另一个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