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流脓涕大半年,最近鼻涕里总带血丝,还隐隐有股霉味,以为是鼻炎加重,换了好几款药都没用 —— 检查后才知道,是鼻腔里长了真菌。”
提到鼻炎,多数人会想到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却很少听说 “真菌性鼻炎”。其实,真菌性鼻炎是由真菌感染鼻腔黏膜引发的炎症,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偏爱潮湿环境、免疫力弱的人群。它的症状和普通鼻炎相似,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盲目用普通鼻炎药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
今天就来揭开真菌性鼻炎的面纱,教你分清 “普通鼻炎” 和 “真菌性鼻炎”,早发现、早治疗,别让真菌在鼻腔里 “兴风作浪”。
一、关于真菌性鼻炎
真菌性鼻炎是真菌(常见的有曲霉菌、毛霉菌、念珠菌等)在鼻腔内繁殖,引发黏膜炎症甚至组织损伤的疾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最常见,症状相对轻
真菌主要在鼻腔黏膜表面或鼻道内生长,不侵犯深层组织(如软骨、骨头),多表现为 “真菌球”(真菌聚集形成的团块)或 “变应性真菌性鼻炎”(对真菌过敏引发的炎症)。
典型症状:
鼻塞明显,多为单侧(真菌球常堵塞一侧鼻道),夜间侧卧时朝下的鼻孔更堵;
流脓涕,鼻涕黏稠,多为黄绿色或黑色,部分人鼻涕中带血丝(真菌刺激黏膜,导致黏膜破损出血);
鼻腔有异味,多为霉味、腐臭味(真菌代谢产物或分泌物分解产生),自己或身边人能闻到;
可能伴头痛、鼻痒,但打喷嚏、流清水涕的症状少见(与过敏性鼻炎区别明显)。
2. 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少见但危险,进展快
真菌会突破鼻腔黏膜,侵犯深层组织(如鼻中隔、鼻窦骨头),甚至扩散到眼眶、颅内,多见于免疫力极低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
典型症状:
病情进展快,短期内出现严重鼻塞、剧烈头痛,鼻涕中大量带血,甚至出现鼻腔溃疡、组织坏死;
可能伴发热、面部肿胀、视力下降(真菌侵犯眼眶),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侵犯颅内),危及生命。
二、真菌性鼻炎的 “偏爱人群”
真菌性鼻炎的发生,与 “真菌滋生环境” 和 “人体抵抗力” 密切相关,以下几类人风险最高:
1.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
南方梅雨季、长期住地下室或空调房(空调滤网长期不清洗,易滋生真菌)的人,空气中真菌孢子浓度高,吸入鼻腔后容易在潮湿的鼻腔内繁殖,引发感染。
2. 免疫力低下的人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鼻腔黏膜含糖量高,利于真菌生长);
长期服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如鼻喷激素、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破坏体内菌群平衡,抑制免疫功能,让真菌有机可乘);
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免疫系统受损,无法抵抗真菌侵袭)。
3. 有鼻腔结构异常或慢性炎症的人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通气差、分泌物潴留,形成 “潮湿、缺氧” 的环境,适合真菌生长;反复用普通鼻炎药(如减充血剂),也可能损伤黏膜,降低抵抗力。
4. 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长期挖鼻孔,损伤鼻腔黏膜,让真菌更容易入侵;
不注意鼻腔卫生,或频繁用手揉鼻子,将外界真菌带入鼻腔;
长期吸烟,烟雾刺激鼻腔黏膜,降低黏膜防御功能。
三、别把真菌性鼻炎当 “普通鼻炎”
真菌性鼻炎的症状和普通鼻炎(如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相似,很容易被误诊,耽误治疗。记住这 3 个关键区别,帮你初步判断:
对比项:真菌性鼻炎;普通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鼻涕特点:黄绿色 / 黑色脓涕,带血丝,有霉味;白色黏液涕,无血丝、无异味;清水样涕,量大,无血丝、无异味
典型症状:单侧鼻塞为主,伴头痛、鼻腔异味;双侧鼻塞,时轻时重,无明显异味;打喷嚏、鼻子痒、眼睛痒,无异味
药物反应:普通鼻炎药(如鼻喷激素、减充血剂)无效;用鼻喷激素、减充血剂后症状缓解;用抗组胺药、鼻喷激素后症状缓解
如果鼻塞、流脓涕超过 2 周,鼻涕带血、有异味,且普通鼻炎药无效,一定要警惕真菌性鼻炎,及时去医院检查。
四、真菌性鼻炎怎么治?
真菌性鼻炎的治疗关键是 “清除真菌、控制感染”,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差异很大,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用药:
1.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清除真菌 + 局部抗真菌
清除真菌团块:如果是真菌球,医生会在鼻内镜下用吸引器或钳子将真菌团块彻底清除,同时冲洗鼻腔,去除残留的真菌孢子;
局部抗真菌治疗:清除真菌后,用抗真菌滴鼻剂或喷雾剂(如氟康唑滴鼻液、伊曲康唑喷雾剂),每天 2-3 次,持续 4-8 周,抑制真菌生长,防止复发;
辅助治疗: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鼻腔,每天 1-2 次,保持鼻腔清洁干燥,破坏真菌滋生环境;合并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的人,需先手术矫正结构异常,再进行抗真菌治疗。
2. 侵袭性真菌性鼻炎:紧急治疗,全身抗真菌
这类情况属于急症,需要立即住院治疗,避免真菌扩散:
全身抗真菌治疗:静脉输注强效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 B、伊曲康唑),疗程根据病情而定,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同时监测肝肾功能(抗真菌药可能有副作用);
手术清创:在鼻内镜下彻底清除坏死的鼻腔组织和真菌病灶,必要时联合颌面外科手术,切除受侵犯的骨头或组织;
支持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病(如控制血糖、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抵抗真菌。
五、预防真菌性鼻炎
真菌性鼻炎治疗周期长,且容易复发,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保持鼻腔干燥清洁:
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梅雨季或潮湿天气,用除湿机降低室内湿度(保持湿度<50%);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每月 1 次),避免真菌孢子通过空调进入鼻腔;
用生理盐水定期洗鼻(每周 2-3 次,无需每天),保持鼻腔清洁,减少真菌滋生机会。
增强免疫力,避免滥用药物: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鸡蛋、牛奶),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提高身体抵抗力;
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如需使用,必须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彻底改掉挖鼻孔的习惯,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不随意用手揉鼻子,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减少真菌带入鼻腔的机会;
戒烟,避免烟雾刺激鼻腔黏膜,降低黏膜防御功能。
及时治疗鼻腔疾病:
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人,尽早治疗,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避免形成 “潮湿缺氧” 的环境;
感冒后及时处理鼻塞、流涕,避免拖成慢性炎症,增加真菌感染风险。
高危人群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的人,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鼻腔检查(鼻内镜),早发现、早处理早期真菌感染。
济南耳鼻喉医院提醒:真菌性鼻炎虽然比普通鼻炎更复杂,但只要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多数非侵袭性患者都能痊愈,避免并发症。如果出现鼻涕带血、鼻腔异味、普通鼻炎药无效的情况,别再硬扛,赶紧去耳鼻喉科做鼻内镜检查和真菌培养 —— 早一天清除真菌,就能早一天摆脱 “鼻腔异味、鼻涕带血” 的困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