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地戏,寨寨玩花灯”,在安顺的屯堡村寨,花灯和地戏是屯堡文艺形式的经典代表。历经六百年传承,这两种艺术形式始终扎根屯堡土壤,它们从明清时期的军营演武、民间娱乐,成为如今承载屯堡人精神基因、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符号。
安顺地戏方阵亮相江苏南通 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提供
屯堡地戏,素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当年,朱元璋调北征南,数十万明军及家眷屯驻黔中,为解思乡之愁、操练军阵,将士们将战场故事、忠义传说改编成“跳神戏”,在田间地头、晒谷场上表演,地戏由此诞生。
“如今,屯堡地戏虽仍保留着古朴风貌。表演者头戴‘脸子’、身着青布战衣、手持刀枪剑戟,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以‘跳’代‘演’、以‘唱’述‘史’,却早已突破屯堡村寨的边界,从田间地头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安顺大屯堡非遗地戏演艺团、安顺地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家顺向记者介绍,“我们不仅在省内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城市的剧院、文化广场开展惠民演出,还走出贵州,先后在南通、上海、深圳等地完成巡演,更参与了中央歌剧院大型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的创作与演出,让这份承载着明军屯垦记忆的文化瑰宝,通过更多元的形式被看见、被喜爱。”
安顺地戏参加大型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演出 罗含瑶 摄
与地戏的“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屯堡花灯的“柔”。如果说地戏是屯堡军人的精神图腾,花灯则是屯堡人生活的温情注脚。它起源于民间社火,融合了江南小调与黔中民俗,多以男女对唱、载歌载舞的形式,演绎生活琐事、爱情故事,语言诙谐直白,充满烟火气。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屯堡村寨,花灯是夜晚最‘亮’的风景。每当夜幕降临,村落里宽敞的空院戏台上,总会准时上演一幕幕传统花灯戏,村民们闻讯纷纷赶来,戏台下人声鼎沸,满是热闹的烟火气。”贵州屯堡文化研究学会会员、安顺屯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发猛介绍道。
安顺市首届屯堡花灯戏展演首场 胡典 摄
只是这份热闹,曾在岁月流转中沉寂过一段时日。直到近年,随着贵州“四大文化工程”纵深推进,我市积极挖掘屯堡文化特色资源,屯堡花灯也逐渐被重新拾起、悉心呵护,原本4支成熟的花灯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增至9支,按照规划,未来还将进一步壮大,逐步形成“一村一堂”的花灯队伍布局。
同时通过“揭榜挂帅”的机制,让各村花灯表演者队伍精心编排剧目,持续在十个屯堡乡村开展展演。如今再到夜幕时分,不少村寨的场坝上又能响起熟悉的锣鼓、婉转的唱腔,孩童追着戏台跑,老人坐在凳上听,那份藏在花灯里的生活温情,终于又热热闹闹地回到了屯堡人的日子里。
安顺市首届屯堡花灯展演第五场——《王玉莲征西》在平坝区肖家村隆重举行,吸引了千余名群众现场观看
从“田间地头的娱乐”到“文化舞台的主角”,屯堡地戏与花灯的蜕变,始于对文化价值的觉醒和抢救。2006年,屯堡地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屯堡花灯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策的支持让这两项古老艺术走出了“自娱自乐”的小圈子,成为屯堡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
近年来,安顺市以“非遗+旅游”“非遗+传承”为抓手,推动地戏与花灯融入现代生活。“我们通过路演、巡演、乡村展演、景区驻场演出的‘四演’模式,让古老艺术走出村寨、贴近大众。同时积极推进‘屯堡文化进校园’,让屯堡文化在课堂上生根发芽。”市文体广电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文东平介绍。
旧州镇中心小学地戏表演队
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一代正逐渐成为传承主力军。2004年出生的张栎晨,是土生土长的屯堡人,自小浸润在屯堡文化中。上高中时,他便主动牵头组织同学,拉起一支花灯队伍,后来兴趣愈发浓厚,又将传承范围拓展到地戏表演与屯堡传统服饰研究。“就是要把我们的文化好好传承下去,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看到我们汉族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他的话语里,满是年轻传承者的坚定与热忱。
从文艺形式到文化符号,屯堡地戏与花灯的百年历程,不仅是艺术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它们承载着屯堡人的集体记忆,连接着历史与当下,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正如市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资源管理科副科长潘春菊所说:“地戏的‘刚’与花灯的‘柔’,共同构成了屯堡文化‘忠义仁勇’和‘慈善孝贤’的精神底色。保护它们,就是保护屯堡人的根与魂;传承它们,就是让这份独特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继续生长。”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洪文洁 陈思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