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5年8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数据速报。数据中,有两个关键指标备受关注,分别为地铁进站量和地铁客运量。其中,深圳以进站量16948万人次、客流量30013万人次,再次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从地铁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客运强度来看,深圳2025年8月客运强度达1.63万人次/公里·日,已连续21个月位列全国内地城市第一。同时,深圳地铁线网密度达0.30公里/平方公里,年累客运强度达1.50万人次/公里·日,这两项重要指标,深圳长期稳居全国第一。
今年深圳地铁千万客流成常态化,跻身全国第三城
记者从深圳地铁集团获悉,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深圳地铁全线网日均客运量达894.79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7.1%,增长势头强劲,单日客运量破千万已成新常态。目前,超千万累计已达52次,远超以往历年累计的15次。
城市地铁系统的运营强度,折射出城市的活跃度。就在去年,深圳地铁无论是客运量还是进站量,还不在全国前三。从统计数据来看,自2025年开始,深圳地铁客流出现显著增加。今年8月的进站量,深圳地铁相比去年同期增加904万人次,相当于每天增加30万人次坐地铁,增长十分惊人。
“深圳地铁单日客运量已经接近京沪普通工作日的地铁客运量。目前,京沪的地铁总里程数均为八九百公里,而深圳为500多公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圳地铁客运量持续高速增长,生动体现了城市的高人气。”深圳地铁集团运营部门负责人介绍。
分析数据,从地铁进站量来看,上海18033万人次排名第一,北京17023万人次排名第二,深圳16948万人次排名第三,广州15443万人次排名第四,成都10343万人次排名第五。
从地铁客流量来看,排名依然如此。上海以32338万人次排名第一,北京以31059万人次排名第二,深圳以30013万人次排名第三,广州以28899万人次排名第四,成都以18404万人次排名第五。
这两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地铁进站量是一人一次,计算的是“有多少人坐地铁”,常用于衡量出行规模与城市活跃度。而地铁客运量是进站量+换乘量,计算的是“线网被使用的总人次”,常用于衡量地铁的运营强度。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无论是城市活跃度还是地铁系统的运营强度,深圳都冲到了全国前三的水平。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全市的地铁运营里程为595公里,但深圳由于城市面积较小,深圳每平方公里的地铁密度却是最高。就客流强度而言,即每天每平方公里的客运量,深圳达到1.63万人次,稳居全国首位。第二名是广州,为1.25万人次,第三名是上海,为1.2万人次。
地铁依然稳坐城市轨道交通主力
从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总的客运量来看,8月份,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呈现出“同比增、环比降”的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客运量增加0.7亿人次,同比增长2.6%,显示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刚性需求依然稳固。从制式结构来看,不同的制式均显示,地铁依然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绝对主力。
就地铁、轻轨系统而言,43个城市拥有272条线路,运营里程9722公里,占全国总里程的86.7%。该系统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占总客运量的96.9%,是支撑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
从单轨、磁浮及市域快轨系统来看,16个城市运营25条线路,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在服务都市圈通勤、连接新城与中心城区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有轨电车及自动导向轨道系统来看,18个城市运营34条线路,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作为地铁网络的补充和延伸,有效覆盖了特定区域的出行需求。
大湾区城市群活跃度高
从另一个维度来观察,与去年同期相比,北上广深蓉五个城市今年8月的进站量,只有广州和深圳同比在增加,北京、上海和成都则都在下降。
2025年8月,上海地铁进站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05万人次;北京地铁相比去年同期减少955万人次;成都地铁相比去年同期减少319万人次;广州地铁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89万人次;深圳地铁相比去年同期增加904万人次。
回顾近半年来的进站量,即从3月至8月,北京、上海、成都三大城市的地铁进站量同比均在下降。而深圳和广州均在上升,这说明大湾区城市的城市活跃度远超其他城市。
细看全国轨道的客运强度,即线路日均客运量与运营长度之比,是衡量城轨运营效率的关键指标。交通运输部称,8月份全国城轨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反映出当前城轨线路运营效率面临持续承压的挑战。
就具体城市而言,8月客运强度呈现显著分化:文山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低,为0.01万人次/公里日,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高,达1.63万人次/公里日。反映出深圳地铁虽然运营压力大,但是运营效率高。
一位来自地铁运营公司的业内人士告诉,轨道交通客运强度与网络规模、制式选择、线路走向、车站设置、开通时间长短、开行密度等多重因素有关。当前,全国城轨客运强度持续走低,主要是由于许多新开通的城轨线路远离核心城区,沿线的土地开发和人口导入尚未成熟,客流需要时间培育,且部分城轨线路站点设置更侧重于长期城市发展布局而非短期客流需求,因此拉低了平均客运强度。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