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贺子珍在苏联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和寂寞中后,毛主席决定让4岁的女儿娇娇去苏联,陪着母亲。
对于娇娇要来苏联的消息,贺子珍事先并不知情,因而没有去飞机场迎接。直到一位老同志告诉她,她的女儿娇娇去莫斯科找她了,她这才赶过去。
贺子珍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四岁的小姑娘,乖乖巧巧的坐在凳子上,眼睛一直盯着入口,她一眼就看出这是她的女儿,贺子珍顾不得和其他人细说,抱着女儿就回了家。
离开延安时,娇娇不过是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她已经可以和母亲对话了。
在见到母亲的第一眼,娇娇便觉得她和延安的阿姨们不一样,母亲烫着一头卷发,穿着裙子,脚上蹬着一双窄窄的高跟鞋,娇娇觉得新奇极了。早在延安时,很多阿姨就和她说母亲有多漂亮,那时候娇娇还分不清美丑。
可是,在见到母亲的第一感觉,她却觉得母亲的脸色太白,几乎没有一丝血色,身体太瘦,像是只留下一把骨头,仿若风刮得大一点,就会将其吹走。可是,当母亲抱着娇娇时,娇娇却觉得无比温暖,娇娇清楚的感受到母亲是爱她的,这一刻,她尝到了之前没有尝到过的母爱。
娇娇的到来,让处于离愁别绪中的贺子珍重整旗鼓。
不过,贺子珍自己还有工作,没有办法时刻陪伴在女儿的身边,故而只能将女儿送去幼儿部。
娇娇来莫斯科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毛岸英兄弟的耳中。
毛岸青最先忍不住,周末便带着哥哥去见了妹妹。
几个孩子见面后,可能是血脉的原因,初次见面没有半点陌生感,很快就玩作一团,正好娇娇还没有交朋友,觉得寂寞,场面就更加的热闹。
此后,岸英兄弟每周末都会去看我妹妹,倘若学校里发了好吃的东西,他们也舍不得吃,都留给妹妹。
可惜,这样安定的日子实在是短暂,大轰炸发生后,贺子珍带着三个孩子去了伊万诺夫市。
为了养活三个孩子,贺子珍不得不出去赚钱。当时妇女的任务就是打毛线,贺子珍总是加班加点,有时候娇娇半夜醒过来,发现母亲还在织袜子。
贺子珍经常睡眠不足,可她还是笑着说,自己干的活很累,但是至少可以让孩子们吃个半饱。
然而,之后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贺子珍更是被关进过疯人院里,一直到王稼祥夫妇的出现,才带着她脱离苦海。
1947年,贺子珍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贺子珍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之中。此时的贺子珍才38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虽然在异国他乡受到的折磨严重损害了她的身体,可她还是努力克服病痛。
贺子珍在哈尔滨的这段日子里,战友们想着排遣一下她的寂寞,所以经常带着她去参加周末的舞会,邀请贺子珍跳舞的人很多,不少人都夸赞她舞步轻盈、舞姿优美。
贺子珍曾在苏联学过跳舞,彼时,她刚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便想着改变自己的形象,她专程去理发店里烫了头发,并和会跳舞的战友们学习跳舞。
虽然喜欢跳舞,贺子珍却没有入迷,不过,每次她跳舞回去,脸上的郁郁之色总是会消失。
一次,贺子珍从舞场回家,屋子里面只有她和女儿,贺子珍将女儿叫到面前:“娇娇, 我同你商量个事,我给你找个新爸爸好吗?”
怎料,娇娇听完后,当场大哭起来:“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新爸爸!”
贺子珍也大吃一惊,原来,很多老战友都劝说她寻找一个新的伴侣,后半生也能有一个圆满的家庭,贺子珍听得多了,也有一点心动,乐事,在见到女儿娇娇如此反对,只能就此作罢、
贺子珍伏在案上,失声痛哭,此后,贺子珍再也没有提过再婚事宜,虽然战友们仍在劝说她,但她都拒绝了。
多年后,娇娇再回忆起这件事,一直心存内疚和悔恨,自己当时为什么要反对妈妈改嫁呢?
其实,贺子珍当时已经明白,自己和毛主席已经不可能复婚,可是她内心仍旧深深地爱着对方,因此,在听从战友的劝告后,仍旧举棋不定,她到底是要改嫁还是独自一生,因此,她才选择去征求女儿的意见,没成想,女儿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
至于娇娇,她的想法很简单,多年以来,她的身边没有父亲,两个哥哥也有各自的生活,母亲就是她的一切,虽然她厉害,但是爱着自己,她不愿意失去母亲,更不愿意让任何人分享母亲。
之后,娇娇在父亲的期盼中回到了他的身边,到了寒暑假就父母亲两边跑,充当两人之间的桥梁。
一直到1959年,毛主席登上庐山,在这里,他深受曾志的启发,决定和分别22年的妻子见上一面,此次过后,贺子珍对庐山格外眷恋,此后又多次上山休养,只是再也没有见过毛主席。
贺子珍一生痴情,可惜,她当初做了错误的选择,离开了毛主席身边,此后再无缘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