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北京,秋高气爽,新风蔚然。
9月11日,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联合主办,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第三届食品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以“品牌赋能 提振消费”为核心主题,汇聚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学术界及食品行业领军企业代表150余人,共探食品行业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提振消费注入新动能。
作为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 “区域品牌建设与产业对接”圆桌论坛在大会期间举办。新华网乡村振兴事业部总经理李巍作为主持人,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荣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东升,佳沃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邢阿进奇,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其顶、烟台市大樱桃协会会长赵仁浩作为嘉宾出席论坛,就区域品牌建设与产业融合面临的挑战,以及品牌与产业、消费如何协同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PART01
新引擎
在追求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良好的区域品牌已成为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
随着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品牌建设力度的加大,各地在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三轮驱动下,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
这些品牌以区域稀缺性自然资源、特色人文资源为依托,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不仅成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带动区域消费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成为了我国新时期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十年提及农产品品牌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也陆续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和支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及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各地也因地制宜、蹄疾步稳开展品牌创建行动,成效斐然——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
然而,尽管各产区各品类的区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品牌建设的产业对接和市场认可却参差不齐。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的有效对接,如何充分发挥品牌建设对于产业发展的精准赋能,也成了最为现实的挑战。
PART02
新挑战
区域品牌建设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不言自明。通过整合资源、加强推广、增进协同等方式,区域品牌建设可以显著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进而促进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
但这同时还建立在认清二者各自的核心重点,捋顺二者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
▲赵仁浩,烟台市大樱桃协会会长
以烟台大樱桃为例,烟台市大樱桃协会会长赵仁浩认为品牌建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绿色环保。“我们不提倡发展激素农业,农业要以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主,不能盲目追求高产高效,要从实践出发,以自然生长为基础,加以科学的辅助,时常进行监管”。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东升看来,品牌建设的底色是质量。“尤其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和农产品更要做到质量第一,更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为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制度环境和消费环境”。
▲钟其顶,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环保和质量固然重要,但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其顶却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品牌的背后是品质。真实的品质会让品牌长青。未来的区域品牌打造我们会从真实性这个角度去做更多的工作,通过真实品质的认证来推动产业的发展”,钟其顶说。
但要发挥品牌建设对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互动更显关键。
“区域品牌和产业品牌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区域品牌,我们各自的企业主体品牌也很难以得到更大发展”,佳沃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邢阿进奇表示,品牌是逐渐建立的过程,只有一个小的主体和另外N个主体加在一起的时候,区域品牌的效应才能真正发挥。
▲郭荣敏,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荣敏则表示,区域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减少盲目性,建立信任感,但品牌到底落实的怎么样还要靠区域里一个一个具体供应商的具体表现。“供应链能力和品牌打造能力如果参差不齐的话,就有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损害到区域品牌建设,进而影响区域品牌旗下优质企业、优质供应商的业绩和市场表现。”
应如何去破局这种困境?
PART03
新融合
近年来,区域品牌建设日渐蓬勃。
从全国各个区域的实践来看,参与的主体从初期只有龙头企业重视、仅是以品牌传播和增加影响力为主要诉求,发展到现在的政府牵头、平台规范、龙头企业引领、技术创新推动等多方力量协同的良好态势;承载的使命也从提升区域内企业品牌美誉度和提升产品市场表现,发展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搅动这一池春水的,除了顶层设计的创新引领,品牌端、产业链和消费侧的协同创新同样至关重要。
事实上,对于破题新时代的区域品牌建设,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历来精准及时且指向明确。各地方也纷纷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力度,下力气做好“土”字文章,乡土特色品牌也如雨后春笋快速涌现。
▲孙东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对于区域品牌建设的这种快速发展势头,孙东升深有感触:“这些年,农产品区域品牌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地方政府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以及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对农业农村经济、乡村振兴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推动措施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但这种推动同时也承载着更多的期待。“区域品牌的背后是质量,质量的背后是质量监督,我们不仅需要好的社会环境,同样还要有计量标准、检测检验的认证和认可,而这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顶层设计”,钟其顶说。
▲邢阿进奇,佳沃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
除了构建多方协同参与的格局,龙头企业的“头雁”示范引领作用,对区域品牌建设更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意义。以佳沃为例,其从一颗种子到生根发芽、结出硕果的成长历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离不开时间的沉淀与各方的悉心培育,方能成就优质发展成果。
在邢阿进奇看来,产业品牌的真正崛起,核心在于坚守两大原则:一是脚踏实地,二是遵循自然规律。她明确表示:“唯有脚踏实地打磨出过硬的产品,恪守行业与自然规律,循序渐进扩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效益,同时将自有市场品牌与区域公共品牌、地方产业特色深度融合,企业才能行稳致远、不断壮大,最终真正实现‘一方水土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对于平台企业而言,在郭荣敏看来,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要做好区域品牌建设与产业对接,就是要围绕品质做好源头到消费端整个链条的支撑、赋能和落地。围绕品控和品质,还要做好供应商的组织、监督和培训”。
编辑|十八
供图:第三届食品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大会
▲问道可持续经济全球化|第二十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ESG国际论坛开幕
▲放榜啦|71家企业荣登“2025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
▲第二十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ESG国际论坛(大湾区专场)召开
▲ 重磅发布|《ISSB准则中国应用指南(二)—IFRS S2解读与应用》正式发布
▲乡村振兴的品牌路径|第二届乡村振兴与区域品牌建设交流会在京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