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互联可能是印证体系的最典型案例,也是61自身的单一最大行业持仓。
从至暗时刻到大涨47%,它最终没有亏待我们这群三年的守望者。这段历程,也印证了一场关于认知、策略与信念的考验。
三年前,中概互联一路下挫,很多投资者心灰意冷。61写过《中概互联刮骨疗伤,3年不够?我等你5年!》,那是一场关于认知、策略和信念的考验。
后续两年,中概互联反复被内外夹击,“中丐互怜”应运而生,我们自称“丐帮”以自嘲。政策挤水、退市压迫、经营收缩、情绪低迷,四面楚歌。
当时61又写了《关乎中概互联存亡的四个“面”》,从政策、审计、货币、基本面四个方向,去梳理中概互联的生死线。
时光没有辜负,不经意间,我们一起走出了低谷。2025年年初至今,中概互联网ETF涨47.77%,恒生互联网ETF涨45.08%,恒生科技ETF涨41.44%。
从至暗时刻到绝地反转,恍惚间我们完成了一次艰难而典型的“微笑曲线”。市场用果实印证了时间与常识的力量。
01
旧路回望:低谷时的鼓励与提醒
在最艰难的阶段,有人问我:中国互联网会不会整体倒掉?
61的回答是:“建议把手机关掉48小时试试。”腾讯、阿里、美团、百度、小米、网易、微博……这些企业早已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个别公司可能掉队,但整体消失并不现实。
那时内外夹击,监管趋严、退市阴影、加息压力同时存在。悲观情绪弥漫,但61也提醒过:人工智能的浪潮必然深远,而泛互联网正是第一落地场景。中概互联作为核心指数,自然要承担这个角色。
对标谷歌、微软、Meta、苹果、英伟达、英特尔,国内能堪堪对标的也就是腾讯和阿里。BAT大概率仍将在AI时代继续独占鳌头。即便个别企业掉队,指数本身具备新陈代谢功能,东方不亮西方亮,后浪推前浪。
除了鼓励,61也留下提醒:不要因为觉得必胜而单吊行业指数,也不要因为恐惧而觉得“这次不一样”。适度分散,或许影响收益率,却能提升持仓体验,让我们走到终点。
除了安全边际,仓位管理同样重要,不要因下跌盲目补仓拉低成本,在没有拉开成本差前,越补越重,反而不利。投资指数基金,需要和时间为伍,至少得做好三到五年准备,用闲钱投资,绝不借钱理财。
这些提醒,在低谷时或许显得苍白。但当我们走完一整段微笑曲线才发现:安全边际是第一要素,仓位管理是自我救赎。
02
利率周期:宽松中的估值与修复
基准利率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科技行业的估值空间。利率上行时,资金成本增加,成长性资产承压;利率下降时,资金更便宜,科技公司更容易获得更高的估值。
过去几年,美联储连续加息,全球流动性紧缩,成长板块普遍承压,中概互联也不例外。
如今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2点,美联储再次议息,降息25个基点,从4.25–4.5%下调至4–4.25%。
这将是继2024年之后,美联储再次进入降息通道。
国内环境同样宽松,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货币政策保持积极。全球与国内的利率环境叠加改善,为互联网等成长行业的估值修复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历史上,2020年疫情后全球大幅宽松,科技和互联网资产估值迅速回升,中概互联也走出过一段亮眼行情。
当然,利率只是催化剂,真正的核心仍是企业盈利。但当利率环境改善、基本面又在向好,投资的胜率才会明显提高。
03
安全边际:眼下的估值与策略
针对中概科技行业,61建议向采用市销率PS估值法,这类指数早期成分股利润波动较大,PE容易失真。
1、中国互联网50上市至今PE走势
从上图可见,本轮低点PE为15.18倍,2024年到底底部之后,指数点位不断攀升,受成分股利润释放影响,PE不涨反跌。
目前指数PE为21.65,近10年百分位为18.25%,出现了非常好的局面。低估与盈利改善叠加,是真正的安全边际。
但如果拿着早前130倍市盈率进行对比,61认为还是欠妥。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统计的有效性,本轮估值主要以 PS+PB 为核心;未来若行业利润趋稳,也会考虑转向 PE。
2、中概互联网50上市至今PS走势
科技企业的营业收入是一个核心指标,虽然指数早年的市销率PS也不是很稳定,但对比基于利润的市盈率PE,基于营收与市值的市销率PS,更能衡量该类指数的贵贱,稳定性也更高。
本轮低点PS为1.44倍,当下为3.04倍,已经实现底部翻番。
3、中概互联系列指数纵向估值对比
从历史纵向比较来看,三个常见的互联网指数估值各有高低:
中概互联:成立2014年12月,PS=3.04,分位35%;PB=3.49,分位36%,指数温度35℃;
恒生互联网:成立2020年7月。PS=2.99,分位71%;PB=3.56,分位39%,指数温度55℃;
恒生科技:成立2020年7月,PS=2.39,分位69%;PB=3.58,分位75%,指数温度72℃。
可以看出,中概互联的估值水平最低,安全边际相对更高。但这个差异主要是统计周期的差异,恒生互联网和恒生科技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纵向样本有限,统计意义略弱。
4、中概互联与其他科技指数横向对比
横向角度,我们可以用PE来比较同类成长板块:
中概互联:PE=21.65,分位18.25%;
恒生科技:PE=24.67,分位36%;
恒生互联网:PE=23.11,分位19%;
而在海外和A股:
纳斯达克100:PE=36.37,分位88%,指数温度94℃;
创业板指:PE=44.12,分位45%,指数温度53.9℃;
科创50:PE=177.20,分位99%,指数温度85.4℃;
科技龙头:PE=52.81,分位88%,指数温度80.7℃。
整体对比下来,A股和美股科技板块估值普遍不低,部分处于高估区间。相对而言,中概互联在全球同类成长板块中,仍具备不错的估值优势。
5、小结
综合来看,中概互联系列指数的估值仍处于“正常偏低”阶段,目前应当继续耐心持有,不要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
当然,指数短期涨幅已较大,如果有朋友已达自己的止盈目标,也可也按计划办事。如果后续继续上扬,就不要半路再追进来,耐心等下一轮。
如果是没有中概的朋友,没有足够的认知,不一定要介入。毕竟过去几年的剧烈回撤已经足够警示,行业指数一定要更关注安全边际。
市场从不会辜负时间与常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收获并不只在短期涨幅,而在一轮轮周期循环中,不断沉淀和积累,逐步建立起契合自身需求的策略框架。
最后,仍然要提醒一句:行业指数的难度颇大,建议严格控制仓位。如果经验不足,61建议从核心宽基指数开始指数投资之路。
04
61全市场估值仪表盘
05
“61”指数基金估值表(0398期)
来来来,坚持到现在的丐帮兄弟们,你浮盈多少呀?
数据整理不易,还望多多点赞、推荐、转发支持。
1、
2、
3、
4、
5、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在做出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并理解相关基金的法律文件,如《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审慎决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