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乘坐17号线二期列车。
9月17日上午10点,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10号线三期正式开门迎客,两条新线同步开通运营。至此,成都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突破700公里,全线网车站数量达444座,标志着成都城市交通开启了新篇章。市民通勤更便捷,城市空间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功能区加速升级,轨道与城市融合步入新阶段。
织密线网
便捷换乘,贯通核心枢纽
17号线二期起于机投桥站(不含),止于高洪站,全长24.76公里,共设18座车站,有6个站为换乘站,与2、3、5、6、7号线实现便捷换乘。该线路贯穿武侯、金牛、青羊、成华等中心城区,开通运营后将改善沿线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缓解成都西南至东北向交通压力,进一步优化成都轨道交通网络布局。
10号线三期是一二期工程的延伸线,起于人民公园站,止于太平园站,全长5.87公里,红牌楼站可与3号线换乘、高升桥站可与3、5号线换乘,为中心城区居民与机场间旅客提供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此次10号线三期开通运营范围为武侯祠站—太平园站,剩余2座车站(文翁石室站、人民公园站)待具备开通条件后尽早开通。
攻坚克难
技术创新,穿越“核心”难点
两条新线施工过程中,科技与数字赋能贯穿项目全周期,让车辆运行更平稳安全。自开工到建成通车,两条线路共获得4项发明专利和29项实用新型专利。
17号线二期列车采用8节编组A型车体,最高运行时速达140公里。车辆搭载行业领先的牵引电制动到零(EB0)技术,极大提升停靠精准度;通过增设设备减振措施、给车门加“缓冲垫”,升级了隔音降噪材料,有效降低运行噪声。此外,车厢内部实现多项人性化升级。拉手环依据人体工学优化设计,提升握持舒适度;隐藏式氛围灯采用流线型罩板,光线柔和均匀。空调系统升级为变频通风机,可根据客流智能调节风量,配合幅流风机加强空气循环,显著提高乘车舒适性。
10号线三期工程应用了BIM技术,显著提升了建设质量和效率,红牌楼站至太平园区间,盾构月平均掘进指标超290米。此外,该线路利用高等减振垫设备、特殊橡胶浮置板道床等减振设备,同时采用钢轨无缝焊接技术,消除钢轨之间的缝隙,有效提升了乘车舒适度。
赋能发展
串联文商旅,拉动经济新引擎
17号线二期堪称一条“宝藏线路”,串联起了杜甫草堂、青羊宫、成都自然博物馆、建设巷、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多处文化地标与商业综合体,市民周末出游、游客探寻古蜀文明、商务人士高效通勤,都将因这条线路而变得更加便捷。它不只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融合城市文化与生活美学的“导览线”。车站设计亦深度融合地域文化。线路途经多个富含“成都记忆”的区域,车站以黑、白、灰、棕为主色调,融入历史建筑元素,传递儒雅厚重的文化气质。
此外,17号线二期作为一条贯穿线路,东端连接龙潭总部经济城,西端连接西部智谷产业区,高效串联双流国际机场、成都西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促进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为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悉,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也将于今年年内开通初期运营。目前,两条线路均完成区间洞通、轨通、电通、场段移交、轨行区移交及车站移交等重要节点,已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向年内高水平开通冲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