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特勒在2000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对中国营销市场提出批评。
科特勒说,很多中国的企业混淆了广告和营销的概念,他们没有认识到市场营销是一个含义广泛的领域。
很多中国公司在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方面做得不充分,过分依赖低价竞争。
我觉得20多年前科特勒对中国很多企业的这种洞察和认知到今天仍然存在。
第一,科特勒说,公司要把重心放在客户占有率,而不是市场占有率上,即消费者心智:我只为我认为你需要我的人服务,我不服务所有的人。
营销一定不是讨好,做营销你只为某一部分人,然后去抢占这部分人的心智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你就赢了,这是营销。
第二,科特勒说,我们要有客户终身供应的思维方式,即全生命周期:我们要为客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第三,这句话很重要。他说,互联网销售崛起后,零售商出售的不是商品,而是经验。
今天,我们所有直播间里做直播的人,卖的不是产品,卖的是这个产品的价值。
互联网营销诞生以后,所有做零售销售的人,不是把产品从a点搬到b点,他卖的是他对口红、对服装、对发卡的理解。
这是要求未来所有人、所有营销都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以及我对这个产品的知识的理解。
20多年前科特勒就教我们这些道理。
市场营销中怎么能够战胜像苹果、宝洁、西门子、华为这样强势的、先进的企业?
科特勒教我们三个办法。
如果你所处的行业已是红海,已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营销专家、品牌,那么,第一标杆管理,第二反向解构,第三技术跃进。
标杆管理就像小米学苹果一样,你开发布会我也开发布会,你做生态我也做生态,你叫乔布斯我叫雷布斯,你卖5000块我卖1200。
反向解构则是你做什么我不做什么。做它的反面,它是黑的你做白的,他把脸上口红涂得很好,你脸上涂两个红圈点,他没戴帽子你戴帽子,他光头你弄个头发。反向解构,寻找差异。
技术跃进则是开发出一个比它更先进的技术。
菲利普·科特勒说营销是公司的一切,我想听完这期课,越来越多人会同意。
因为科特勒所理解的营销是涉及公司从价值观,到产品、技术,再到组织架构的一次整体性驱动。
一个找不到消费者,顾客不愿意买单的技术,就是冷藏箱里的技术。
技术变成产品,产品变成销售,销售变成利润。利润再转化为技术投入,研发出更好的产品,科特勒认为是靠营销来驱动的。
20年前的张瑞敏等企业家就学营销,学科特勒,今天我们还在和大家讨论科特勒。
![]()
![]()
![]()
![]()
![]()
![]()
不错过我们的每一篇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