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波克
编辑|波克
在咱们中国西南边陲,有这么一条江,水能储量全国第一,发电潜力比三峡还猛,每年能创造300多亿的电力收益。
可就是这么一条天赋异禀的大江,到现在连一座水电站都没建成。
它就是怒江,一条让水电专家们又爱又恨的江。这么好的资源为啥就是开发不了呢?
这条江的能量简直逆天了
怒江这条江啊,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一路狂奔下来,在云南境内那621公里的路程里,落差大得吓人。
江水在怒山和高黎贡山之间横冲直撞,把峡谷切得又深又险。这里的水流每年有八十多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的流量,比长江三峡段还要充沛得多。
整条江的水能开发潜力达到4600万千瓦,光云南这一段就占了1974万千瓦。要是把中下游的水电站都建起来,装机容量能达到2132万千瓦,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两个三峡大坝的发电能力。每年能发300多亿度电,够三个贵州都匀市一年的用电量了。
怒江的地理条件特别适合建水电站。河道两岸的地质结构稳定,不像有些地方动不动就塌方滑坡。
支流多,蓄水能力强,淹没损失还小。从发电厂到用电的地方距离也不算太远,简直就是老天爷专门为水电开发准备的宝地。
早在六十多年前就有人盯上它了
1958年的时候,国家就开始琢磨怒江的事了。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各地都在搞建设,电力需求特别大。到了1988年,昆明的水电设计院拿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说要在怒江上建"一库六级"的梯级电站群。
整个九十年代,国家计委、电力部、水利部的专家们没少往怒江跑。2001年的时候,各个部门组成的考察队两次深入怒江峡谷,带着各种仪器设备,测水深、量流速、看地质,忙得不亦乐乎。
2002年,怒江水电开发正式被写进了国家"十二大水电基地"的名单里,还指定华能集团来负责这个大项目。
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怒江的开发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专家们算过账,要是建成13级梯级电站,每年光电费收入就能超过300亿元。这么大一笔钱,谁不眼红?各路人马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一纸法律让所有计划都泡汤了
2003年9月,《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这下子怒江的命运彻底改变了。怒江恰好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这个地方可不简单,是全球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各种珍稀动植物都在这里安家。
环保部门开始较真了。每个开发方案都要补做几十项评估报告,生态的、地质的、社会的、文化的,一项都不能少。2004年到2005年这两年,光是中下游的开发方案就改了又改,每改一次都要重新收集数据,重新做评估。
最麻烦的是少数民族搬迁问题。怒江两岸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要建水电站就得让他们搬家,可往哪搬?怎么安置?补偿标准怎么定?每个问题都是大难题。
原本计划建电站的好几个地方,后来都被划成了生态红线保护区,一根钢筋都不能动。到了2010年,"慎重研究,科学决策"这八个字成了怒江开发的主旋律。说白了就是先放一放,别着急。
电发出来却送不出去的尴尬
怒江水电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是电往哪送。西南地区本来用电就不多,当地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电。要送到东部沿海地区吧,距离太远了,中间要翻山越岭,建输电线路的成本高得吓人。
电网公司算过一笔账,在高原地区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不光是钱的问题,技术难度也大。高原上氧气稀薄,电压容易放电,设备容易出故障。线路要穿越地震带、滑坡区,维护成本更是天文数字。
最要命的是市场问题。东部地区虽然用电多,可人家现在有核电、风电、太阳能,选择多了去了。怒江的水电要是成本太高,根本没有竞争力。电发出来卖不出去,那就是巨大的浪费。投资几百亿建电站,结果电送不出去,谁敢担这个责任?
截至2018年,原本规划的13级电站,只有最下游的"龙塘"项目勉强推进了一点预可研工作,其他的全部停摆。很多原来负责怒江项目的工程队伍都解散了,转到其他地方去了。
这张底牌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打出来
怒江现在的状态很微妙。国家没说不开发,可也没说马上就开发。"十三五"期间又提到了怒江,说要优化开发,可生态优先的红线划得更严了。留给水电开发的空间越来越小。
云南省出台的政策更是明确,三江并流地区要优先保护生态,限制大规模水电开发。任何涉水工程都要过"四评合一"的审查,环评、水评、地评、社评,缺一不可。这个门槛太高了,一般的项目根本过不了。
很多水电专家私下里说,怒江不是不该开发,是时机还不成熟。技术在进步,环保标准在变化,市场需求在调整,总有一天会找到一个平衡点。可这个平衡点什么时候到来,谁也说不准。
怒江就像一张还没打出去的王牌,握在手里舍不得用,可又不能永远不用。中国的能源结构在调整,清洁能源的需求在增加,怒江的价值摆在那里。早晚有一天,会找到一个既能保护生态,又能合理开发的方案。
水电工程师们经常开玩笑说,怒江是个"看得见吃不着"的大蛋糕。技术上完全可行,经济上也有效益,就是各种现实条件凑不齐。这种感觉就像守着金山却不能挖,心里那个痒啊。
结语
怒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条充满能量的大江依然在峡谷间奔腾,它的水能还在沉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技术更成熟、环保措施更完善、市场条件更合适的时候,怒江会迎来它的开发时机。
到那时,这条"未被征服的大江"会以一种更加和谐的方式,为中国的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信息来源: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中国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 云南省水利厅《怒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2018年版)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9-2020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状况评估报告》 - 《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