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那天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在佐治亚州萨凡纳附近的现代汽车和LG新能源合资电池厂搞了大行动,抓了475个人,其中317人是韩国公民。这些人大部分持B-1商务签证、B-2旅游签证或电子旅行授权系统入境,本来是来帮忙建厂、安装设备,结果被指非法工作。美国当局说他们超出了签证范围,从事实际劳动。
工厂是现代和LG的合资项目,投资上百亿美元,本来计划2025年底投产,现在因为这事推迟到2026年。行动涉及400多名执法人员,规模是美国史上最大单点移民执法。被抓的人包括技术员和工程师,美国方面发布了显示一些人被链子锁着带走,这让韩国那边炸锅了。韩国政府觉得这不公平,因为美国人在韩国持类似签证教英语也没人管。现代汽车说开工延期,供应链中断,企业开始评估在美国投资的风险。
9月8日,韩国多个市民团体在首尔美国大使馆前搞抗议,数百人聚集,要求释放被捕人员并道歉。工会和学生参与,网上也闹得沸沸扬扬,网民转发,评论区全是气愤的话。现代股价小跌,韩国媒体大篇幅报道,称这是对盟友的侮辱。韩国国会也辩论这事,议员质询政府怎么回应。韩国外交部召见美国大使,递交抗议照会,要求解释。美国说行动针对移民违规,不是冲着韩国,但韩国不买账。
9月11日,李在上任百日记者会上公开表态,批评这事损害两国关系,可能让韩国企业对美国投资犹豫。他强调文化差异,美国人去韩国教英语没人抓,韩国工人却遭这待遇。通过外交渠道,他要求美国改善签证政策,避免直接闹僵。过去李在明对美态度温和,维护同盟,这次公开警告,算是反常态。背景是7月美韩贸易协议,韩国承诺3500亿美元投资美国,包括芯片和电池,但条款要求收益90%返美,韩国觉得不公。这次事件加剧了国内反美情绪,李借此回应民众压力,同时在安全上还得靠美国。
9月12日下午,316名韩国工人乘包机回仁川机场,剩下一个人留在美国处理事宜。回国后,他们抱怨居留条件差,食物简单,环境挤。进步团体继续游行,要求美国道歉,甚至点名特朗普政府。电池厂投产延期,经济损失上亿美元。韩国企业调整劳工派遣,加强签证培训。佐治亚州官员表示遗憾,怕投资流失。
美国移民局重申执法必要,没道歉。特朗普干预,延迟驱逐这些工人。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说要调查是否侵犯人权。李在明推动平衡策略,在安全依赖美国,经济上和中国贸易多。他寻求自主空间,避免经济损失。事件暴露美韩关系裂痕,韩国审视对美依赖。未来外交需灵活,处理贸易不公,避免类似事。
李在明的转变不是一时冲动,得看韩国整体处境。韩国经济靠出口,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安全保障。中美竞争加剧,韩国夹在中间难做人。李上台后,想在同盟基础上多点自主,这次事件正好给了他机会表达不满。民众要求道歉,反映了积压的情绪,不是单纯反美,而是觉得盟友不公。
企业层面,现代和LG高层开会,讨论怎么应对,以后派人去美国得更小心。投资犹豫不决,可能会转向其他地方。特朗普政府在损害控制,白宫说要限制影响,但已经晚了。韩国舆论持续发酵,媒体分析这会不会影响EV供应链。美国想吸引外资建厂,结果执法过头,吓跑盟友。长远看,韩国得调整策略,既保安全,又护经济。李的警告是个信号,韩国不会永远忍气吞声。
民众情绪高涨,网民说美国背刺盟友。市民团体持续压力,要求正式道歉。韩国媒体采访回国工人,他们说拘留所条件差,没翻译,审讯乱套。政府承诺保护公民,避免再发生。李的回应赢得支持,民调显示多数人赞成强硬。外交上,韩国和中国关系密切,经济依赖大,这次事件可能让韩国多想想多元化。美韩同盟核心是朝鲜问题,美国军事存在关键,但经济摩擦增多。李想走钢丝,维护同盟不轻易得罪中国。事件是个转折,韩国开始觉醒,不能全靠美国。
美国想管移民,韩国觉得过火。民众要求道歉,正常,谁家公民被抓都气。李在明反常态,是因为上台百日,得站稳脚跟。事件提醒大家,大国博弈中小国难,韩国得聪明点。未来看怎么修补,贸易谈判关键。企业不会全撤,但会多算风险。总之,这打醒了韩国人,得多为自己着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