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全红婵从东京奥运会那个14岁的小丫头,一下子就长到18岁,现在正式成了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大一新生。早在今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就公布了优秀运动员保送名单,她榜上有名,选了运动训练专业。这学校在广东,离她湛江老家不远,方便她来回跑。9月13日,她去体育学院报到,参加了迎新大会,还把巴黎奥运会的出场服签了名捐给学校。苏炳添作为院长接了衣服,两人合了影。这事一传开,网上热闹了,本来大家觉得这是好事,她终于能边训练边念书了,谁知道入学没几天,评论区就闹腾起来,各种酸溜溜的话冒出来,让人看着堵心。
报到那天是9月13日,全红婵先去了体育学院,领了学生证和新生东西。学院办了迎新会,她上台捐衣服,苏炳添代表学校收下。照片传上网,她披着头发,体型比以前壮实点,青春味儿挺足。两天后,9月15日,全校开学典礼,她坐前排,当新生代表上台,从校长那儿接了校徽。现场有同学拍她,大家都觉得和奥运冠军做校友挺带劲。这典礼一结束,她就坐车走了,没多耽搁。学校给她安排了灵活的课,她本科能读八年,不用赶时间,训练学习两头抓。苏炳添说过,会给她一对一的教学计划,老师专门帮她补课,确保她跟得上。
可就是这么个开心事儿,评论区没安静多久。从她入学照和典礼视频发出来开始,就有人开始挑刺。先是冲着她文化水平去的,说她没正经上过高中,怎么上大学啊,听得懂课不。有人直接留言,说担心她四年后毕业论文咋写。还有人阴阳怪气,问是不是得从汉语拼音教起。还有猜她专业的,说估计就读运动康复啥的,其他课肯定听不懂。这些话入学三天内就刷屏了,像是憋了好久似的。学校那边早考虑到了,苏炳添在采访里提过,会给她定制方案,有老师一对一教。她这些年训练耽误了课,但她是冠军,国家给的待遇就是重视她这样的运动员。
接着,矛头转到她身材上。照片里她脸圆了点,身体壮实了,有人就说她发胖太快了,作为国家运动员怎么不控制体重。还有人对比她13岁时候的旧照,说体型变化大,下届奥运悬了。还有留言说她是国家门面,得注意形象。这些人没想想,她现在18岁,正发育呢,体重从38公斤涨到46公斤,身高也长了10厘米,这很正常。跳水这项目,重心变了,动作得适应,但她一直在调整。教练陈若琳说过,她每天练8小时,207C动作分解练上百次,就是为了适应新身体。
这些质疑没停在那,还扯到她职业生涯上。因为她缺席了新加坡世锦赛,有人就说她伤病严重,可能要退役了,再不比赛了。她5月在武汉冠军赛没上场,7月世锦赛也缺席了,是因为脚腕旧伤复发,得养着。但她没说过退役,康复中还在基地练,教练何威仪说她是最刻苦的那个,动作练到满意为止。学校课程就是为她这种运动员设计的,学训不耽误,她恢复好还会继续为国争光。这些负面话像是连锁反应,从文化到身材再到退役,一环扣一环。
说实话,这些评论看着真让人窝火。全红婵从农村出来,14岁就拿奥运金牌,水花消失术成了经典。她总共32金6银,奥运3金,世锦赛5金,世界杯8金,是中国最年轻的三金王。清华北大都抛橄榄枝,她挑了暨南大学,这学校是双一流,211,有华侨背景,校友牛。选这儿因为在广东,回家方便,有队友师哥,环境熟。她这些年经历了掌声,也挨过冷箭,但她一直低调干事。保送公示时,就有类似质疑,说她大字不识几个,暨字会不会写。那时候网友就怼回去了,说特殊人才特殊培养,理所应当。
这次入学负面又来,可能是她太优秀,让某些人眼红。不遭人妒是庸才,她这情况挺典型的。支持她的人多,大多数评论还是高兴的,说恭喜她解锁学生身份,能歇口气学知识。粉丝说她是骄傲,国家给的关怀是她应得的。她在世界杯分站赛拿银牌时,还回应说体重涨了,得适应,技术要改进。总决赛她想拿金,完成满贯愿望。这些事显示她没松懈,一直在努力。
暨南大学和中国体育渊源深,苏炳添、谢思埸、陈艾森都是校友。她在这儿能有好氛围。学校入学指南说9月13日集中报到,她准时来了。迎新会上她捐衣服,典礼上接徽章,这些事本该是正面新闻。可评论区那些酸话,像是没完没了。有人说大学别成奖励工具,上大学难为她了。这些人忽略了她贡献,国家政策就是保送优秀运动员,让他们学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