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车展的聚光灯下,零跑汽车带来了一款颇具深意的新作——Lafa5
这不仅仅是一台年轻化的小车,更是零跑从「规模化」的成长,走向「个性化」探索的重要一步。同时,零跑这次也带来了零跑 B10,欧洲市场上市指导价 29900 欧元(约人民币 25 万元),将进一步强化零跑在欧洲主流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
回顾零跑的发展轨迹,创始人朱江明坦言:「T03 使得零跑能在市场中加速拓展,因为它是价格较低的小型车辆,能够起到作为品牌推广宣传的作用。虽然这款车可能在中国基本没有正毛利,但是至少它做了广告。」这种「以量换市」的策略确实奏效——T03 从首年 1 万台,到次年 4.3 万台,最终达到 11.7 万台的销量突破,为零跑积累了宝贵的用户基础。
但真正让零跑完成品牌向上突破的是 C11。朱江明毫不讳言地表示:「C11 更加决定零跑命运,如果这款车成功,就是成功。」一款对标奔驰 GLC 却只售十六七万元的车型,确实给市场带来了震撼。
如今的慕尼黑展台上,零跑 Lafa5 成为当天最热的中国车之一。 这款车官方新闻介绍中的关键词是「年轻、运动、个性」,而会后深度的沟通采访则让我们看清楚了零跑更深层次的考量——如何在海外市场立足,如何在激烈的中国市场继续生存。
从量变到质变,零跑的战略转折点
在 ABCD 四大系列逐步完善后,零跑推出 Lafa5 这样一款「个性化」产品,背后的逻辑值得深入分析。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解释了命名逻辑:「我们希望在大众化车型的基础上推出有个性的车型,以满足不同年轻化需求。因此,它可以看作是我们整个大车型家族中稍微偏个性和运动的一部分。将来这个车型我们还是希望走量,而不是局限于个性小众的路线。」
这一表态透露出零跑的真实意图:Lafa5 并非小众产品的试水,而是要在个性化赛道上实现规模化突破。这种「个性的大众化」策略,实际上是对传统汽车产品定位逻辑的一种重新思考。
从产品力角度看,Lafa5 展现出明显的「越级」特征:61.4°大倾角前风挡、50:50 黄金轴荷比、后驱布局,以及经 Stellantis 欧洲团队调校的底盘——这些配置通常出现在更高价位的产品上。风阻系数的 7%能耗优化,也体现了零跑在技术细节上的追求。
更值得细细品味的是,Lafa5 的发布时机和地点都颇具深意。
选择在慕尼黑车展全球首秀,体现了零跑对欧洲市场的重视和自信。数据显示,零跑 8 月份在德国的纯电销量已居中国品牌第一,海外月销量达到 4000 台左右。
更有趣的是,Lafa5 在中欧两地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市场定位。曹力透露:「在欧洲并非主要是年轻人,这款车型在欧洲是非常主流的车型。以它的平均年龄,我们估计四五十岁的年龄段。在国内可能会在 25 到 30 岁的区间,因此年龄段存在很大差异。」
这种「一车两面」的策略反映了零跑对不同市场的深度理解:在欧洲,Lafa5 要与 BBA 这些传统豪华品牌和大众这种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本土品牌的众多紧凑型轿车竞争;在国内,则要吸引追求个性表达的年轻群体。
朱江明对海外竞争的判断很现实:「与欧洲市面上的两厢车相比,我认为中国新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还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他也强调了本土化的重要性:「我们的车型最初朝全球化方向开发,因此在机械素质和操控运动底盘调校方面,我们都是按照欧洲版本进行了本地的适应性优化。」
朱江明在群访中强调,海外成功的关键不只是价格战,而是产品体系化与长期主义:「一个产品要在一个地区逐渐扩散,拔苗助长肯定不行,所有产品都需要用户的体验。品牌逐渐扩散,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句话透露出零跑的自信:他们不想靠短期的营销和市场活动冲量,而是要把「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逐渐放到欧洲用户的生活场景里。Lafa5 的定位正是如此。作为轿跑,它既迎合了国内年轻用户的自我表达需求,也迎合了欧洲中产用户对实用、运动两厢车的长期偏好。
技术自研的底气与野心
零跑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来自于「全域自研」策略。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比例超过 65%,这在造车新势力中确实罕见。但在全球化进程中,这种策略也面临新的挑战。
例如在 ADAS 领域,曹力坦承:「海外对辅助驾驶的需求可能没有国内敏感,但是对于乘坐舱的智能化需求比较强烈。」这要求零跑在技术投入上进行更精细的区域化配置:「我们还是会是自研为主,国内发展会更快一点,海外方面我们会优先完成基础的 L2 功能。」
朱江明对零跑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如果零跑要真正达到头部车企,那么刚才提到的 400 万辆是门槛。我认为如果达到这样的总量,那么国内和海外的体量应该各占一半。再往前走一步,海外的体量应该大于国内。」
换句话说,Lafa5 不是「小而美」的尝试,而是零跑冲击「全球主流」的一枚棋子。 这让外界看到了零跑的新野心:即便是个性化轿跑,也要纳入大众化战略,成为销量增长点,而不是边缘尝试。
目前零跑已实现月销 5 万台的突破,朱江明预测实现月销 10 万台:「2025 年可能有些难度,但是 2026 年应该没有问题」。从 5 万到 10 万台的跨越,他认为关键在于:「认知零跑,对零跑有好感,想要购买零跑车的人也会逐步增长,不会一夜之间暴增。」
这种理性的增长预期,体现了零跑管理层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品牌认知的建立需要时间,但一旦形成,将成为最强的护城河。
竞争的暗流下,要个性,还是要生存?
Lafa5 的推出,标志着零跑从「性价比」向「个性化」的战略升级。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差异化竞争成为必然选择。零跑选择了一条颇具挑战性的道路:既要保持大众化的价格优势,又要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Lafa5 能否成为零跑个性化战略的成功起点,还需要市场的最终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款产品承载着零跑对未来汽车消费趋势的深度思考——在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中注入个性化的灵魂,或许是新一代汽车品牌的破局之道。同时,零跑 Lafa5 也并不会顾此失彼。更为个性、运动的零跑 Lafa5 Ultra 版本计划于 2026 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正式交付,将为追求极致个性的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群访中有媒体提到,比亚迪在气质上不如零跑年轻,朱江明并没有正面回应,但周颖则强调:「Lafa5 是我们对年轻用户消费需求的解读。」事实上,这也是零跑的现实选择:面对比亚迪在成本和规模上同样的优势,零跑必须找到差异化,而「抓住年轻人」正是它的答案。
但零跑也并不讳言生存压力。朱江明直言:「竞争永远存在,只有产品不断进步,比竞品更具优势,才能生存。」
在新势力们依旧持续大浪淘沙的背景下,这句话显得格外冷静且理性。
不要忘记关注「极客汽车」的微信视频号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