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家一级演员,演过那么多的角色都深入人心。然而在这背后,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其实有时候遇到一个好的伯乐,也是自己的运气。
而老戏骨王劲松就是,当初他遇到了傅彪这个老好人,才有了他如今的成就,后来王劲松在一档节目中仅仅是看到了傅彪的一张照片,他就突然绷不住了。
如今58岁的他熬成了演技天花板,那么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教科书式的演技
央视的《阵地》开播了,仅仅是看了4集,就又被里面王劲松饰演的郭沫若给吸引了。
这部剧讲的是文化抗战,而王劲松的郭沫若,是那个时代中流砥柱的人物,这部作品王劲松的戏份并不少。
刚一出场,就是在一艘轮船上,从日本回国。他那一身儒雅之气扑面而来,有着一双忧国忧民的眼睛,还有一股沧桑的感觉,翘首以盼的看着岸边。
当看到有一人的小船被日本的轮船撞上的时候,他也是很忧虑的叹了口气。
从船上下来,他也是没有想到会有人来接他,当看到有那么多好友站在他面前欢迎他回国的时候,他那惊讶的眼神,也是很真实。
被问到“他可真大胆,国民政府还没有撤销他的通缉令,他就回来了”。
他说他是中华儿女,回个家有什么好怕的。
不得不说,老戏骨就是老戏骨,从眼神动作神态都是教科书式的。
当然这些都是个人努力的成就,而在这条路上,王劲松还真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傅彪,是挖掘他的伯乐!
能熬得住寂寞
王劲松能有今日的成就,离不开“熬”这个字。
他的父亲是个文化人,还给他取名“劲松”,就是希望他能像松树一样坚韧。他爱好唱歌,走了艺术道路,后来又考上戏剧院校。
从江苏戏剧学校毕业后,他进了南京话剧团,以为能大展拳脚,结果现实是天天在后台装台卸车,干着打杂的活儿。
团里人才多,新人想出头,比登天还难。那段时间,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当演员。
可转念一想,急也没用,索性就静下心来。别人在台上演,他就在台下看,琢磨老师们怎么处理表情,怎么说台词。团里老台长看他肯学,就让他睡在资料室。
三年来,他把那里的书翻了个遍,整个人就像泡在知识里,这份底蕴,后来都成了他演戏的养料。
机会是等来的,也是自己挣来的。
哪怕是在团里跑龙套,只有一句词,他也当主角一样对待。为了演好一个小偷,他真的跑到大街上,偷偷观察那些扒手的一举一动,学他们的眼神和神态。
后来拍《大明王朝1566》,他演太监杨金水,有一场被针扎的戏,为了追求真实,他让道具师用没针头的注射器真扎。
那场戏下来,他的脸肿得不像样。
还有一场戏要挨板子,他又要求道具师真打,拍完后整个后背都是淤青,晚上疼得只能侧着睡。他觉得,只有自己真疼了,观众看着才不会出戏。
一个大哥与一句话
在南京的日子虽然安稳,但王劲松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1999年,他遇到了傅彪。
当时拍《等你归来》,傅彪是主角,腕儿比他大多了,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天冷,大家都在外面啃盒饭,傅彪也端着饭盒跟大家蹲在一起,还开玩笑说,这带着风沙的盒饭才有味儿。
傅彪特别看好王劲松,觉得他待在南京太屈才。临走前,傅彪还找他谈心,并且劝他去北京发展。
王劲松素为爱惜颜面之人,于南京有着体面工作,令他难以割舍。面对前途未卜的“北漂”之路,他内心满是踌躇,一时难以抉择。
傅彪看透了他,直接用了激将法,问他难道现在这样就有面子吗?
这一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王劲松。之后傅彪没再多说,只留下一句“过完年初六,你来北京找我”。春节一过,王劲松真的背着行李去了北京。
而傅彪也放下自己的工作,带着他四处跑剧组,把自己的关系都介绍给他。为了给王劲松争取机会,傅彪甚至跟导演拍胸脯说,只要你用我这个朋友,我免费给你串戏。
凭借傅彪的引荐,加之自身过硬实力,王劲松于北京这座繁华都市逐渐站稳了。可好景不长,2005年,傅彪已病重。
王劲松最后一次去看他的时候,傅彪已经不太清醒了,却还用力拉着他的手,挣扎着说出最后一句话:“演好老生,你就有饭吃。”而这句话,王劲松记了一辈子。
最好的怀念是成为你
傅彪走了,但他的情谊和嘱托,成了王劲松演艺道路上的灯塔。他牢牢记着“演好老生”这句话,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角色上。
从《琅琊榜》里深谋远虑的言侯爷,到《破冰行动》里阴狠毒辣的“东叔”,他演什么就是什么,观众常常看完一部剧,都认不出这是上一部剧里的他。
他对林耀东狠辣特质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仅一个眼神,就令人不禁毛骨悚然。但他又觉得人物不能太单薄,主动加了一场给儿子扣纽扣的戏。
这个细节来自他自己的记忆,小时候父亲就是这样细心地为他系好扣子。他相信, 演技的细节才能真正打动人。
成名后,王劲松依然保持着低调。不接综艺,不参加饭局,没戏的时候就待在家里品茶、赏玉。
他还深深记得傅彪当初跟他说过,以后出名了,别欺负新人。所以,他会主动为年轻演员说话,体谅他们在异乡打拼的不易。
他没能完全成为傅彪那样古道热肠的人,但他一直在努力靠近。在娱乐圈中,他是一个另类,58岁了,还无儿无女无绯闻,苦心钻研演技。
王劲松用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回报了傅彪当年的深情厚谊。
如今《阵地》中的郭沫若,也是他用心塑造的人物,很真实!
结语
20年过去了,王劲松把自己活成了一棵真正的“劲松”,在纷乱的演艺圈里,从容挺立。他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告慰了那位长眠的挚友。
正如那句话所说,有些人,最好的怀念方式,就是活成他所期望的样子。如果傅彪能看到今天,想必会笑着说一句:这小子,没让我失望。
信息来源:
1、面对面 | 王劲松:我成年后才适应,中国式父亲不爱夸儿子.扬子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