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走南闯北,看过不少人间烟火,
不少人感慨,人间烟火这东西,
能抚凡人心。
但人间烟火,不是有人间才有烟火,
而是有了烟火,这人间的气氛才能凸显出来。
于是,紧随其后的问题便被抖落出来,
这人间烟火,和非人间的烟火,区别是什么呢?
以我的见识阅历来看,非人间的烟火,
更像是一种“预制烟火”。
这个烟怎么升腾而起,这个火是如何控制,
这一套流程,必须要有标准化的体现,
而人间烟火,则是各有诀窍与法门,
一味一巷,一烟一事,
味味不同,因为纵横皆是巷。
很多城市乡镇,在充满着人间烟火的地方,
总会出现这样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平日没什么人,
一到休息的时候,那三三两两的念叨,
便从四方各处而来,
也朝着四方各处传颂着什么,
这个地方,通常有着类似的名字,
比如讲理场,说理处,
一个理字,
压震着这里所有声音的来源与尽头,
有时我路过此处,便会刻意找个偏矮的地方歇脚,
听一听那些长长短短的故事,
嗅一嗅关乎人间与烟火的关联。
听得越多,我越会质疑那个“理”字在此处的作用,
因为这些饱含着人间烟火的镬气,
虽是平易近人,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就导致了倾向性会越发有“目的性”,
比如有些声音,讲的是谁谁谁家的闲话,
闲话越聊越大,闲人越说越忙,
这往大了说,闲话之中的真实,就会被插上夸张的翅膀,
都是闲人围在一起,所谓话题上的竞争性,
看的,往往就是谁讲的更劲爆,
谁讲的更夸张,
添油加醋,火上浇油的举动,
本质上都是服务于这圈“烟火之地”的材料。
讲歪理,才有话题,才会让人聊的起劲。
讲道理,反而会被排斥。
诚然,这小小的一方天地,
本身就容不下那些心甘情愿浸染其中的人,
站起身来,走两步,走到别处,又是一方天地,
又是那一方天地下,人们对于此处是非的私密解读。
一个广场,一处角落,
牌子上,写的是讲道理,
牌子下面,牌子周围坐着的人,
似乎谁也没把真正的道理,
当成是某种必须执行的要求,
各自的侃侃而谈,或许仍有我们无法探究的蝴蝶效应,
但终究,此方此处,
是是非非的余音,
如透的让人心醉的薄雾一般笼罩各处,
各处的薄雾,深浅不一,
有些黑的发亮,有些白的发暗,
也有些,一直以半透明的姿态,
吸引着更多的好奇者,
“请君入瓮”。
大是大非面前,很多事情被摆放的整整齐齐,
整齐,是为了不乱,
整齐,是为了避免乱导致的“反整齐”。
必要的整齐,护住了大是大非的明确性,
另一方面,也挡住了大是大非与小是小非之间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大与小之间的距离,
产生的是“让老百姓好好说话”这一概念的延续,
虽然我们总是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但再好的人间烟火气,
也填不饱饿着的肚子:
距离产生美,那么所谓美的距离,
就是远处看,能抚慰凡人的心灵,
而凑近了,
便能舒舒服服,
心安理得的填饱肚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