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9年之后 ,深陷政治风波的彭德怀,只能赋闲在家。虽然那时的彭德怀已年近七旬,但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的他却不甘心就这样度过自己晚年。
后来,彭德怀终于得到了一个能够大显身手的机会。那时候,彭德怀接受了中央的安排,以第三副主任的身份,前去西南进行三线建设。
可是,来到西南之后,彭德怀这才发现,在他的三位上司中,有两位竟是他曾经的部下。
那么,这两位上司都是谁?
在了解彭德怀的上司之前,先说说整件事的起因和经过。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的中国百废待兴,各个地方都在进行经济建设。可就在这个时候,向来和中国交好的苏联却一改往日和善态度,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慷慨相助。
中苏关系恶化的同时,越南和印度也在中国边境蠢蠢欲动,想借此机会占点便宜。
在此背景下,寻找安全的地方进行发展就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毕竟,中国当下的经济建设相当集中,一旦受到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经过慎重考虑,西南地区就成为了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基于此,三线建设也就提上了日程。
可是三线建设至关重要,但行动起来却不容易,在建设过程中更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三线建设必须要交给一个有威望且足够可靠的人。
那么,到底交给谁呢?
这时,中央想到了彭德怀。在彭德怀在1959年的时候就已经从国防工作中调离出去,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威望且没有身担重任的将领。
彭德怀对三线建设并没有经验,因此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彭德怀并不愿意。对此,毛主席亲自致电彭德怀,进行劝说,这让彭德怀认识到组织对自己的信任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三线建设的重要性。
于是,彭德怀这个第三副主任摩拳擦掌,很快就来到了西南帮助进行三线建设。
彭德怀是第三副主任,也就是说,在他的上头有三位领导,在这三位领导当中,又有两位曾经做过彭德怀的部下。
首先,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李井泉就曾是彭德怀的部下。李井泉也是一个老革命党人,在过去的很多战斗中都曾出现过他的身影。1930年,他还曾被任命为红35军政委,那时候的他就经常和彭德怀一同作战,后来更是加入到彭德怀所在的红三军团当中。
另外,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彭德怀身为八路军副总指挥,而李井泉依旧是他的部下。
可如今,昔日老首长却成为了自己的部下,感受到了彭德怀的尴尬处境之后,李井泉选择只在必要的情况和彭德怀见面。
其次,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一副主任程子华也曾是彭德怀的部下。程子华曾在彭德怀的部队中担任师长,和其他将领不同的是,自衡宝战役之后程子华就来到山西任职。虽然很早就已经离开了军队,但程子华却依旧没有忘记同彭德怀的战友情,依旧将对方当作自己的上级。
最后,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名叫阎秀峰。阎秀峰比彭德怀小16岁,在过去的革命生涯中,他和彭德怀并没有多大的交集,但他也曾听说过彭德怀的英勇事迹,因此也对彭德怀很是敬重。在三线建设中,阎秀峰对彭德怀的主张表示大力支持。
可见,虽然昔日的部下已经变成了彭德怀的上司,但他们却并没有因此对彭德怀的态度有所变化,仍能够对他予以应有的尊重,也让他们进行三线建设的过程中顺心不少。不过,他们三人按照组织要求,对于三线建设中核心军事建设进行了保密。
对此,彭德怀也有所察觉,但他完全信任组织,因此从不在这件事情上有所要求,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兢兢业业,从不以前辈自居。
而彭德怀的负责和敬业也深深地感染着众人,更是让当地的工人和官员都对他感到由衷地敬佩,可惜的是,彭德怀仅在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多就离开西南,前去了北京。
总之,彭德怀在68岁之时重新被委以重任,来到西南参与三线建设。虽然西南地区见到的老部下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上司,但他们却能够像过去一样团结协作,帮助三线建设顺利进行。
这段往事中或许有尴尬和艰难,但他却不忘初心,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他用行动向人们证明,作为共产党员的他,从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