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的谈判结束,双方本轮围绕谈判的交锋也暂时告一段落。从结果来看,中方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立场明确,反击措施也在持续进行中。
在此前的节目中我们提到,在TikTok禁令的话题上,美方实际上已经作出了一些调整,同意以合作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并承诺减少投资障碍。
如今,又有一则引起美国方面关注的消息传来。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生产的最新AI芯片RTX6000D不再受到追捧,中国科技企业巨头纷纷拒绝下单。
更让英伟达遭受重击的是,就在9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一旦坐实,可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0%以下的罚款,金额可能高达50亿美元,这让英伟达芯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遭受严峻挑战。
中国科技企业为何集体拒绝购买英伟达芯片?中方又采取了什么措施,让贝森特抱怨“太糟糕”?
阉割版芯片遭冷遇 中企用脚投票说不
英伟达最新推出的RTX6000D芯片本应是拯救其中国市场的"救命稻草",却没想到遭遇了中国科技企业的集体冷遇。这款芯片的尴尬处境,其实早有伏笔。
为了规避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英伟达这两年给中国市场的芯片都是"特供版",说白了就是性能大打折扣的阉割产品。
RTX6000D采用的是传统的GDDR7内存,而不是更先进的高带宽内存,其内存带宽被限制在每秒1.7TB左右,刚好卡在美国出口管制的红线内。这个性能水平比之前的H20芯片还要低很多,H20的带宽能达到每秒4TB,而RTX6000D连它的一半都不到。
更要命的是,这款芯片还没有使用台积电先进的CoWoS封装技术,这直接导致其算力表现难以满足中国企业在AI大模型训练等高端场景的需求。
中国科技企业可不是傻子,对于这种"高价低能"的产品自然不买账。要知道,英伟达之前推出的H20芯片已经把性能砍了八成,却还卖得死贵,中国企业当时没得选只能捏着鼻子买。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随着国产芯片的崛起,中国企业有了说"不"的底气。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就分析指出,即便英伟达的芯片恢复销售,中国市场也可能不会买很多,除了数量有限,也有国产替代和性能的因素。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寒武纪,这家去年还大额亏损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已经盈利超10亿元,营收甚至同比暴涨4347.82%,其股价更是一度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之"王"。这背后正是国产芯片替代潮带来的市场机遇。
对于中国科技企业来说,选择国产芯片不仅能获得更合适的性能,还能避免被"卡脖子"的风险。在当前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已经成为共识。英伟达想要用阉割版芯片继续在中国市场赚大钱的日子,显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反垄断铁拳砸向垄断巨头50亿罚单敲响警钟
就在中国企业集体拒绝英伟达芯片的同时,另一记重拳接踵而至。9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一旦坐实垄断行为,可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0%以下的罚款,金额可能高达50亿美元。这记重拳打得又准又狠,直接击中了英伟达的要害。
这次调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事实基础。事情要追溯到2019年,当时英伟达宣布以69亿美元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4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了这项收购,要求英伟达在向中国市场销售GPU加速器与迈络思高速网络互联设备时,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进行搭售,或者附加任何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同时要依据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继续供应相关产品。
然而,英伟达却没有遵守这些承诺。在美国芯片禁令出台后,英伟达不仅对中国市场断供了A100、H100等高端GPU,还强行推出缩水的H20等阉割版产品。这种做法明显违反了当初的承诺,也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更让中国企业不满的是,英伟达一方面断供高性能芯片,另一方面却还想通过阉割版产品在中国市场赚取高额利润,2024年其在华收入仍然超过100亿美元。
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也是对英伟达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行为的一次总清算。除了违反收购时的承诺,英伟达还被曝出算力芯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今年7月底就曾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要求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
从安全隐患到垄断行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一系列问题集中爆发,反垄断调查只是中方维护市场秩序和企业权益的必要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调查的时机也颇具深意。就在9月12日,中美马德里会谈前夕,美国突然把23家中国公司塞进实体清单,其中13家是芯片企业。
这种在谈判前凭空制造筹码的做法,显然激怒了中方。于是,中国反手就打出了反垄断调查这张牌,这既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反击,也是对美方极限施压的有力回应。
国产替代加速崛起 美方痛点被精准打击
中国企业集体拒绝英伟达芯片,加上反垄断调查的展开,让美国方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谈判期间酸溜溜地抱怨,说中国公布调查的时机"不佳",甚至认为中方的做法"不讲武德"。这种反应恰恰说明,中方的举措精准击中了美国的痛点。
贝森特的抱怨背后,是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自主化的焦虑。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把芯片作为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工具。
英伟达作为全球AI芯片市场的绝对领导者,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尤为重要。数据显示,英伟达中国区营收从2023年的103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171亿美元,占全球营收的13%。
更关键的是,H20订单在2025年第一季度激增至160亿美元,占中国区收入的93%,中国市场已成为英伟达增长的核心引擎。
一旦失去中国市场,英伟达将面临巨大的营收缺口,相当于全球季度营收的20%。这不仅会影响英伟达的盈利能力,还会削弱其研发投入能力,进而动摇美国在AI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更让美国担忧的是,中国市场的空缺可能会加速国产芯片的崛起,形成"此消彼长"的局面,这才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
事实上,中国芯片产业的替代速度正在加快。除了寒武纪等AI芯片企业的快速成长,在车载芯片等领域,中国企业也在快速突破。爱芯元智等中国芯片公司已经开始进军全球市场,其基于自研M57芯片打造的全球化辅助驾驶方案已获得量产客户,预计最快于2026年落地。这些进展都表明,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可控战略正在取得成效。
中方的一系列举措,不仅是为了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推动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反垄断调查不是针对某一家企业,而是针对任何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
中国从未关闭对外开放的大门,但也绝不会容忍任何企业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配合美国的遏制政策。
贝森特的抱怨恰恰说明,中方的措施打到了美国的痛处。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以更主动的姿态维护自身利益,推动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英伟达的遭遇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中国科技企业用脚投票,选择性价比更高、更安全可靠的国产芯片,这一趋势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中方发出强烈信号,涉英伟达每年数十亿美元在华业务”
观察者网——违反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实施进一步调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